9月22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吾縣鹽池鎮衛生院的診室裏,維吾爾族老人阿依古麗接過河南援疆醫生遞來的中藥湯劑,喝下後連連點頭。
這劑融合了中原中醫智慧與邊疆地域特色的藥方,不僅緩解了老人的病痛,更成為河南醫療援疆“精準施策、靶向幫扶”的生動縮影。
從組建醫療隊送診上門,到搭建遠程診療平臺聯通豫哈;從培育本地醫護人才,到推動藥品供應鏈升級,河南以“醫療援疆”為筆,用一劑劑“中原良方”,在天山腳下繪就各族群眾共享優質醫療資源的民生圖景。
小針刀裏的“中原醫技”
秋日的巴裏坤草原,風裏已帶著涼意,湖濱生態園廣場上卻暖流涌動。
9月13日,“國醫文化潤邊疆 民族同心築健康”中醫藥服務與文化交流活動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正式啟動,一場跨越2500公里的“中醫之約”如期而至。
“我的頸椎和腰椎有時不舒服,河南專家給我扎了幾針,感覺舒服多了,還開了中藥讓我調理。”巴裏坤居民馬江告訴記者。
另一位巴裏坤居民楊璐的手上有一處10多年的腱鞘囊腫,去過好多地方看病,醫生都説要做手術。“這次碰見河南專家趙大夫,他用小針刀就幫我消除了囊腫。”楊璐難掩激動。
在義診過程中,專家們不僅耐心解答健康問題,還積極普及中醫藥養生知識,讓新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
白衣執甲,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真情付出,他們更是民族團結的“連心橋”。語言或許不同,但愛與關懷無需翻譯。一個微笑,一次成功的救治,就能讓心與心緊緊相連。
接續不斷的醫療支援
9月17日,“徐學功名醫工作室”正式落戶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作為破解高層次醫療人才短缺、推動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精準舉措,該工作室的落地將有助於紅星醫院對接國內頂尖中醫資源、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
鄭大一附院教授韓新巍、秦貴軍,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副院長李素雲,河南省骨科醫院教授趙明宇,河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許二平……越來越多的中原名醫跨越山河,將優質醫療資源帶到新疆。
2024年以來,河南聚焦受援地臨床特色專科群建設,28家三甲醫院與哈密11家醫療機構建立結對關係,28名援疆專家在哈密掛牌成立“名醫工作室”,在骨科、介入治療等特色專科領域形成新的專業增長點,讓哈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河南知名專家的高水準醫療服務。
“十四五”以來,河南累計選派援疆醫療專家747名,數量居19個援疆省份前列,開展新技術565項,填補當地空白211項,累計診療52.64萬人次。
河南醫療援疆,帶去的不僅是嶄新的樓宇、先進的設備,更是一種“可延續”的健康希望,是“師帶徒”般毫無保留的技術傳遞。
援疆,不是簡單地“輸血”,更要“造血”、造未來。當中原智慧借力援疆在東疆紮根,當健康有人守護、有技可依,醫療幫扶的價值清晰浮現。
這份跨越山河的援助,溫暖的是身體,安頓的是人心,連接的是豫哈兩地同頻共振的民生溫度。(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