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仝瑞勤):外貿企業數量正式邁過千企大關,企業活躍度同比提升44.12%;每50秒下線1台新能源整車,鄭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集聚上下游100多家企業;啟用後的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擁有“8束16條作業線”,年作業能力可達1000萬噸;中原醫科城累計簽約項目88個,263家生物醫藥類企業註冊落地……數字見證發展活力,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以驚人的成長速度吸引著全球目光。

駐華外交官們走進鄭州航空港區
9月25日,參加“解碼中國智造・豫見綠色未來——2025全球外交官河南行”活動的駐華外交官們走進鄭州航空港區,從面向全球的醫學創新標杆到駛向全球的“鋼鐵駝隊”,實地感受在新質生産力驅動下的科技創新、産業升級新成就及口岸經濟、樞紐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果,解碼助力全球互聯互通的“中國方案”。

駐華外交官們了解中原納米酶實驗室相關情況
“這項技術有沒有進入臨床”“怎麼應用”“如果沒有無人機該怎麼弄”……在中原納米酶實驗室,外交官們在聽取有關實驗室研究技術在農業、新能源、藥物等領域的應用時,紛紛拋出一個個感興趣的問題,並表示希望可以安排學生來此交流學習。
該實驗室聚焦納米酶基礎理論突破、創新技術及應用與關鍵技術攻關,旨在建設納米酶世界領先的基礎理論研究平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打造納米酶領域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

所羅門駐華大使巴雷特·薩拉托接受採訪
“實驗室關於納米酶技術的研究非常有意思,通過技術研究正在解決許多問題和需求,不僅是在醫藥領域,還有健康、食品生産、水凈化等領域,我相信世界將會需要這些研究成果。”參觀了解後,所羅門駐華大使巴雷特·薩拉托如是説。
作為鄭州航空港區的核心項目,中原醫學科學城不僅是河南“一院一城一産業集群”戰略的載體,更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構建“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定位為全球生物醫藥大健康産業的標杆。

駐華外交官們聽取中原醫學科學城相關情況
通過介紹,駐華外交官們對中原醫學科學城的發展歷程、規劃佈局、項目推進、産業發展情況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今的中原醫學科學城,頂尖科研機構、高端醫療企業、一流創新人才加速匯聚;産學研醫深度融合,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産業應用全鏈條貫通,創新生態活力迸發;突破關鍵技術、搶佔行業高地,在基因治療、智慧醫療、新藥研發等領域引領風向……一座面向全球的醫學創新標杆之城,正以澎湃動能在鄭州航空港區這片熱土強勢崛起。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培育壯大口岸經濟、樞紐經濟是河南省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和制度性開放戰略的重要抓手。

鄭州國際陸港
6月,隨著兩列滿載貨物的中老國際班列從鄭州國際陸港東作業區鳴笛啟程,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正式投入運營。該功能區啟用後擁有“8束16條作業線”,年作業能力可達1000萬噸。
據介紹,鄭州國際陸港按照“世界一流的國際鐵路樞紐港”“中歐班列運貿産創新發展示範區”“口岸經濟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戰略定位,規劃佈局了國際陸港及七大功能區,細分為26個功能板塊,為河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駐華外交官認真聆聽介紹
“在鄭州航空港區,我看到比亞迪汽車的組裝流程,還了解到它們是如何通過鐵路樞紐發往全球的,這是一個了解中國如何與世界深度融合的良好途徑。國際陸港讓進出口貿易更加便利,讓中國與世界更好地互聯互通,期待能加強中國與拉美地區特別是阿根廷的聯繫。”阿根廷駐華外交官利桑德羅·巴西利科表示。
作為河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鄭州航空港區擁有體制機制、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營商環境、産業基礎等多重優勢,聚焦建設“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國家航空港經濟實驗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等定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以高水準對外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實現經濟社會高品質、快速度、超常規發展,和世界擁抱得更加緊密,越來越具“國際范”。
“這裡發展得很好,發展速度非常快。鄭州航空港區的建設經驗以及河南發展農業的實踐經驗,對我來説都非常重要並值得帶回國學習借鑒。”所羅門駐華大使巴雷特·薩拉托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