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記者從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小浪底管理中心”)獲悉,面對剛形成的黃河2025年第1號洪水,小浪底水利樞紐已精準調整下泄流量,通過科學調度築牢下游防洪安全屏障。

10月12日23時,黃河潼關水文站監測到501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黃河2025年第1號洪水正式形成。“接到調度指令後,我們迅速行動,從10月13日11時起,將下泄流量從1500立方米每秒,分別平穩降至1200立方米每秒和900立方米每秒,讓水庫防洪庫容充分發揮‘攔蓄’作用,為下游減壓。”小浪底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根據《小浪底水利樞紐及西霞院反調節水庫 2025年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小浪底管理中心第一時間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緊急召開防汛會商,統籌部署各項防禦工作。
據介紹,在樞紐安全監測上,“科技力量”成為重要幫手。工作人員依託“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用無人機自主巡檢、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平臺等“利器”,對大壩、泄洪設施、啟閉設備等關鍵部位反復巡查,確保“不留死角、不漏疑點”。

在調度層面,技術團隊實時跟蹤雨水情,依靠數字孿生小浪底平臺開展正向預演與反向推演。同時,團隊還加密庫區泥沙測驗,動態掌握泥沙運動情況,結合樞紐實際工況制定科學運用方案,最大化發揮綜合效益。
此外,小浪底管理中心還同步抓好庫周巡查與庫區滑坡體監測,主動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及時發佈預警信息,保障庫周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緊盯閘門孔洞運用、設施設備運管等重點環節,落實 “六項機制”,抓實汛期安全生産,全力確保度汛安全。
小浪底管理中心主任孫長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決樹牢底線思維與極限思維,嚴格依照Ⅳ級應急響應標準,全面壓實各項防汛措施,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做到人員不鬆懈、責任不缺位,以嚴密舉措築牢黃河防洪保安堅固防線。”(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小浪底水利樞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