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5鄭州演藝賽事經濟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介紹鄭州市在推進演藝賽事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的安排部署。

新聞發佈會現場
當前,演藝賽事經濟已成為市民遊客消費的新潮流、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展現城市魅力的新名片,也是增進文化交流交往、傳遞文化價值、展示城市品牌的新載體。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關於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等有關精神,鄭州將演藝賽事經濟高品質發展作為努力方向,深入做好“演藝+”“賽事+”文章,以演唱會、音樂會、戲曲演出、體育賽事、舞劇話劇雜技等各類活動帶動文旅體育産業發展,培育支柱産業、民生産業、幸福産業,打造演藝名市、建設文旅強市和體育強市。
即將正式發佈的《鄭州市演藝賽事經濟高品質發展獎勵政策》(簡稱《政策》),圍繞“覆蓋全鏈條、區分梯度化”構建實打實的政策措施,讓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在獎補措施方面,《政策》以支持主辦方為主,聯動促進場館場地、票務平臺等産業鏈條發展,形成重點對象扶持體系,對本地和外地企業主體一視同仁,增強企業信心,吸引優質演藝賽事項目落戶鄭州。其中,對在鄭舉辦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舉辦單位,鄭州市根據累計售票人數、售票收入、觀眾結構等,將分檔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首次對票務公司、場館(地)進行獎勵,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120萬元獎勵。
此外,為解決演藝賽事活動審批流程繁瑣問題,鄭州實行“代辦制+並聯審批”雙軌模式,為符合條件的大型演藝活動配備專職代辦員,提供“保姆式”服務,全程跟進評估、審批手續;優化風險評估流程,整合文旅、體育、公安、政法等部門評估事項,實現演藝賽事活動“一次提交、內部流轉”;推動“一網通辦”,依託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演藝活動審批評估手續線上辦理,自舉辦單位申請材料齊備且符合要求之日起,6個工作日完成市縣兩級審批評估工作,徹底打通項目落地“快車道”。
鄭州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全場景,打造便捷、多元、惠民的“一站式”服務體系。該市完善交通配套,開通演出場館接駁專線,根據活動需求優化公共交通運營;豐富消費場景,推動特色商業載體建設,結合演藝賽事活動打造“演藝+賽事+市集”等新型消費熱點;推出惠民舉措,聯動景區、餐飲、住宿等行業推出優惠惠民政策,發放消費券助力市場升溫,讓市民遊客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獲得更優質的消費體驗,感受鄭州服務、鄭州溫度。
鄭州堅持“引進高端資源、培育本土IP、傳承黃河文化”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多層次、有特色的文化賽事矩陣。該市積極引進國內外頂級演藝項目,主動爭取“金鐘獎”“梅花獎”等國家級重要獎項落地鄭州,通過高端資源集聚,持續提升鄭州演藝賽事的全國影響力和行業話語權;深耕本土文化培育、規劃建設演藝主題商業街區,重點開發融合黃河文化和城市符號的文創産品,讓鄭州文化特色可感、可帶、可傳播;以“三大球”振興為引擎,廣泛開展“動起來·鄭精彩”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和“奔跑吧·少年”青少年品牌賽事,引進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鄭州大獎賽、雙世錦賽、全國花樣滑冰冠軍賽等國際級、國家級高水準體育賽事,形成體系完備的賽事發展格局。同時,鄭州深化産業融合,做好“賽事+文旅”“賽事+商貿”等聯動促消費文章,深入推動賽事經濟高品質發展。
據悉,近年來,鄭州依託鄭州奧體中心、鄭州大劇院等文化設施,加強與國內頭部演藝賽事企業合作,舉辦大型演藝賽事活動近百場;打造“唐宮夜宴”“只有河南”等高品質文藝演出項目和“鄭州有戲”等文旅品牌,推出“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亳都新象”等現象級文旅産品,持續豐富市民遊客文化餐桌和旅遊菜單,“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效應彰顯,演藝賽事經濟形成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2023年以來,鄭州市共舉辦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115場,吸引近200萬觀眾來鄭觀看演出,票房收入約18億元,直接拉動全市綜合消費近百億元,演藝賽事賦能産業發展和文商旅賽消費拉動作用明顯。
未來,鄭州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務實的舉措,做好“演藝+”“賽事+”文章,讓每一場演出都成為城市的名片,讓每一位觀眾都成為鄭州的“代言人”。(文/圖 楊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