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篇历史小说《背西风》值得一读

  文选德     

  历史是一面镜子

  辛丑初春,刘佑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背西风——中国:1840》,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四十余万字,以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阶段为写作题材。应该说,这是作者始终坚持学史心得感悟的厚积薄发之作,历经多年,几易其稿,反复打磨,终于成就了近年来值得一读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对于历史学习和体会途径很多,其中品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感受历史文化滋养和还原历史事实的方式,能“使人触目惊心,如听晨钟,如闻因果,其于世道人心,不为无补也。”

  《背西风》的社会背景主要是在1838年到1842年这四年,清道光朝前后的故事。作者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秉持严谨的治史态度,对这一时期的王公权贵和各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史料,对当时官场政治、战争场景、帝王心术、情感宣泄、社会生活等,无不与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存环境、语言表达形式、人伦道德与命运紧密融合,并作了极为原生态式的细腻描绘。使得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地变得鲜活起来。有故事了,历史也就显得更为真实且生活化了。历史,是一面镜子。

  清王朝的统治,虽有“康乾盛世”,但自乾隆后期起就开始进入衰落时期。至嘉庆年间,西方列强入侵及各地先后爆发的多次民间起义,极大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及至道光年间,清朝国力衰微,吏治腐败,贪污盛行,奢靡成风,国库亏空,统治机构废弛则到了相当程度,外患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然而道光也并非一个无道昏君。在《背西风》中,道光皇帝是“倡实崇俭”、“力挽危机”的形象,历史上也记载道光是一位以“俭德”著称的皇帝,说他“在御三十年,德盛功巍,莫可殚述,而节用爱人,尤廑圣念。”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背西风》是一部以描写1840年前后,林则徐奉旨禁烟的历史小说。关于鸦片,当时在广州的中间价为每箱700多元,在印度离岸原价每箱200元左右,即每箱鸦片的利润约500元。由于利润巨大,英国早在雍正年间便开始向中国推销鸦片。刚开始以每年200箱(每箱120斤)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每年已达35500箱。如此,不仅中西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每年入超达700余万元,合白银五六百万两。

  面对日甚一日的鸦片贸易,当时朝廷内部也分为两大派:即包括湖广总督林则徐在内的严禁派和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为首的弛禁派。严禁派认为:“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而弛禁派则说:“内地种植罂粟既有益于农夫,又使外国人无奇货可居。”两派尖锐对立,争斗十分激烈。

  作为亲眼所见并清楚了解鸦片之害的道光皇帝,在“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的思想驱使下,曾多次重申禁烟令,且一次比一次严厉,并在宫中对吸烟者严惩不贷。道光十一年(1831年)又颁行《加重惩治买食鸦片条例》,及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下令严惩主张对鸦片贸易弛禁的代表人物太常寺少卿许乃济,说他是“冒昧渎陈,殊属纰缪”,将其降为六品顶戴,即行休致。就在这一年十一月,道光召严禁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进京,并先后八次与他商讨禁烟问题。同年十二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而这一切,在《背西风》中都有精彩描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林则徐禁烟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事件。1838年3月10日到达广州第一件事,林则徐即发布了两份布告。第一份布告是:“所有行辕差人不得擅自外出,更不得私下接受请吃,若有胆敢索拿贿赂之钱财者,一经查实,即杀无赦!督抚衙门官员与禁烟无关之事,本部堂一概不予接待。”第二份布告是:“所有民间诉讼文案,本部堂只专署禁烟事宜,除系与鸦片烟案有关诉讼,之外一概不予办理。”

  此后的3月19日林则徐又发出两道谕帖,其中一道是专门发给公行总商会的,限他们“三日之内,让夷人出具汉文和夷文的甘结,声明嗣后永不敢带鸦片,如再夹带,查出人即正法,货尽没官。”林则徐还反复声明“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且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务可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共收缴英国等西方各国的鸦片共计20283箱。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炮台附近滩头,当众将所缴鸦片全部销毁。此举轰动天下,大长国人志气,大灭夷人威风。

  就在林则徐在广东收缴、销毁鸦片的同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在广州向英国政府发出“机密件”,建议英国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1839年8月底,英国从印度派来两艘军舰支持义律的侵略行径。9月4日,义律进行武装挑衅,炮击九龙。11月,又连续发动六次武装挑衅,均被中国军队击退。特别是11月3日的穿鼻洋海战,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指挥陈旧的中国水师兵船,击退了英国炮舰的猖狂进攻。道光二十年(1840)1月5日,林则徐奉旨封港。这一消息还没有传到英国伦敦时,英国议会就在是年4月讨论通过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决议案。英国侵华的鸦片战争实际上也就自此正式开始了。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入侵,官场上下那些弛禁派、主和派和主降派纷纷指责林则徐等“办事不善,轻开战衅”,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使得道光皇帝坚决禁烟、抵抗侵略的决心转向动摇,向主和派靠近并最终转向林则徐禁烟的敌对面。他不仅给林则徐、邓廷桢予以革职查办处分,还任命主和派、投降派琦善为两广总督,接替林则徐,林则徐最终还被发配到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当英国军队兵临南京城的时候,道光皇帝彻底卑躬屈膝了,并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大清官场里,湖南人将占半壁江山

  应该指出的是,大凡在研究和创作以中国近代史为对象的著作和作品中,除必须涉及的君臣大小官员和一众庶民百姓外,而湖南的魏源、陶澍、曾左彭胡等人也是必在其中,这也是《背西风》的一大特色。当时,有人说:“自陶公始,我看不出十年,大清官场里,湖南人将占半壁江山了。”

  《背西风》一书中,描写这类人物可说是笔触心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且言语简略合时。如通过魏源之口,说陶澍“他是谦谦君子,又是国之干将,湘人皆以他为荣。”还说“林则徐此行南下禁烟必会鸦片禁绝,则必会使英夷收入减少五六,英夷将全力抗争,固形势所至,非前明倭患之可比也。”在描写左宗棠和彭玉麟在长沙潮宗街相会,左宗棠发着感叹说:“先生言‘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还有‘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等,可视为今天大家所言的湖湘经世致用之肇始。”

  在城南书院郭嵩焘对贺熙龄说:“当今湘学时兴,其渊源可远追屈子,近接濂溪,后有王夫之综核百家,自立一宗。但其说未彰于时,幸赖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一方讲席,使湘学得以一缕不绝。本朝以来自陶中堂及先生你等督抚名臣大家,锐意兴革,宏奖文教,主张读书所以经世,明辨义利,匡正人心,立志穷经,学以致用,使经世学风既成大学。当下湖湘士林以涤生、季高为翘楚者,倡导性理之学,修习身心,砥砺品节,使理学重振于天下,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也。”湖湘文化,文脉悠远,体量博大,底蕴深厚。郭嵩焘一语中的。

  王鼎与曾国藩说:“禁烟成败事关国家存亡,孰轻孰重,皇上他何尝不明白?与英夷之战,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此痼疾自大清开国以来上百年耗力而所积累,非一朝之因而至也。正因是病躯了,所以须举全国之力与英夷一搏,以战逼和,若不战自溃,那国将不国了。”这样的描写人物心性之谠言嘉论,在《背西风》中,经常出现。作者是以“小说创作”的艺术功能,还原历史事实,有着有事考功、有言考用的警世之力。

  真实地还原这一时期的人物与事件

  以上这些人物所发高论,看似作者信手挥就,但这样的句式表达,实是作者这些年在治史上所做的“功课”。以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为核心,语句合为时而说,力求真实地还原这一时期的人物与事件。

  书中对道光朝时涉及西藏、香港、澳门、虎门焚烟等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把握没有戏说,忠于基本事实,描写有立体感,在今天读来仍是回味悠长。对北京古城、南京、广州十三行街、扬州、长沙等地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的描绘,鲜活如故。如描写陶澍与家乡的情结,作者以道光的口吻说出:“这茶跟朕平时喝的茶有点不一样,朕想起来了,是陶爱卿家乡一个叫安化地方的黑茶吧。朕听说陶爱卿一生清廉从不给任何人送礼,唯一就送他家乡所产的黑茶。虽然是人情往来,朕看他还有另一层意思,为他家乡黑茶在做推介,哈哈。为家乡百姓做点事,这不为过,也真难为了他的一片心意。”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著书写作,即便是用“小说”一类的文学形式,都应该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人文、经济诸样生活的再现,都应具有“存史教化、娱乐育人”的功能。文学家、艺术家决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一个有作为的作者或作家,无论他写作哪方面的题材作品,都要对笔下所表现的时代、所讴歌的人民,怀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之心。而要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敬畏历史,感受历史的不二途径,就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南,认真学习和缜密感悟历史,不断积累和激发创作的激情和动力,这样也才能写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

  (《背西风——中国:1840》,刘佑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