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唱“主角” 豐收滿地“金”——四平市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秋收見聞
來源:吉林日報  |  2020-10-26 09:16:49

  原題:農機唱“主角” 豐收滿地“金”——四平市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秋收見聞

  吉林日報10月26日訊(記者 伊秀麗 張力軍 閆虹瑾):金秋十月,“豐”景如畫。在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九間房村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田地裏,收割機來回穿梭,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個個玉米穗被機器“吃”進“肚”裏的同時,籽粒如金色噴泉般通過收割機輸送管道傳送到卡車上,秸稈直接粉碎還田。

  “今年,農場採用12行玉米籽粒收穫機,讓玉米不落地,收完直接送至烘乾塔,節省了中間脫皮、晾曬等環節,降低了玉米穗運輸、烘乾等成本,減少了‘狗刨雞蹬、鼠嗑霉變’導致的糧食損耗。”談起收益,在地裏忙著指揮作業的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侯剛扒開一穗玉米自信滿滿地對記者説,“你看這玉米棒籽粒飽滿不禿尖,收穫時破損率、落粒數還低,我這1857畝地玉米,産量160萬公斤不成問題。”

  要想實現“籽粒直收”,良種良法是關鍵,玉米“站得住”是前提。“我家玉米從春天出苗明顯就比別人家齊,後期長勢良好,3次颱風過境後,也只是微有傾斜,一點沒倒。”談起抗倒伏原因,侯剛俯下身子指著似“八爪魚”般牢牢抓地的玉米根系對記者介紹,通過選種抗倒伏品種配合秸稈免耕播種方式,苗期施肥和大喇叭口期追施葉面肥和矮化劑,減少了黑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營養結構,蓄水保肥能力增強,實現了抗倒伏,保證了糧食産量。

  如今,農民種田的方式發生很大改變,牛耕人種的場景很少見了。合作社自成立以來,隨著作業面積不斷增加,總投入533萬元,先後購置了拖拉機、收割機、旋耕機、免耕機、無人機等農機具48台套,“包攬”了玉米從春種、夏長到秋收的全部工作,實現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

  “這機械秋收不服不行,20公頃地要是以前人工方式,全家齊上陣,搶抓時間幹,20個人得幹20天,現在一天一台機器就把活兒幹完。不僅省時省力,生産效率還很高。”談及農機帶來的便利,村民楊玉春對記者感慨道。

  嘗到甜頭,農民才服氣。隨著農機在農業生産中作用逐漸凸顯,147戶農民主動加入合作社。為了將零散土地整合連片,降本增效保産量,今年侯剛創新採用“帶地入股”模式,發展規模經營,引入商業保險,讓土地變股權、農戶變“股東”,實現種地“零”成本、收益靠分紅。

  “加入合作社後,土地連成片,消除田間路,通過統一購入生産資料、統一農機作業、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等標準化作業,一公頃地累計降低成本2000元,合作社還幫著先墊付,賣糧後再收回,無需前期投入,這好事兒上哪找去。”楊玉春笑呵呵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有23畝土地入股,每年保底收益加合作社補貼及年底分紅,閒時再打點零工,一年收入數萬元。

  成功不忘桑梓,傾情回饋鄉親。隨著合作社經營逐步發展,侯剛有了更高遠的目標。他説,合作社要進一步夯實黨建引領,3年內整鄉推進特色種植模式,土地全部實行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將平西鄉的農機資源全部調動起來為現代農業服務。同時,引入民間資本投資新農村建設,力爭全鄉農戶搬進樓房,將閒置宅基地復耕復墾,依託叢泉湖花海開展民宿鄉村遊,將宅基地的建設用地指標上市掛牌交易,盤活農村資産,讓農戶收入持續增加。

編輯:田東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