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間地頭滿眼綠 春拂萬戶處處景 我市各縣(市)區國土綠化工作取得實效
九台區綠化成果斐然。
雙陽區道路綠化景觀。
臨近5月的春城大地,鮮花如胭,綠染晴空。
如今,不僅主城區裏蔓延著一望無盡的綠意,長春市各個縣(市)區同樣生長著成排成片的綠樹,綿延不絕的瑤芳與瓊苞靜待綻放。漫步城鎮,鮮花即將迎風盛放;徜徉村屯,經濟林連片傲立;步入曠野,無邊的春意迎面襲來……
今年春季以來,在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市綠化辦的統籌下,全市各縣(市)區掀起了國土綠化工作的熱潮,重點推動村屯環境、工礦企業、河流道路、荒山荒坡等生態薄弱區域的造林綠化工作,擴綠提質,用一支綠筆揮毫潑墨,不斷提升著田間鄉野人居環境。
治理綠化頑疾用上“組合拳”
“建造農田防護林,能夠有效改善農田小氣候,保證農作物豐産、穩産。然而,很多農民認為種植防護林會遮蔽耕地面積,影響收成,因此防護林栽植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農民的阻撓。”九台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田防護林的作用很大,能夠有效阻擋風沙,保護莊稼。“東北的春季特點是風大。每年播種後,一旦遇到大風天,很容易把種子吹跑,這時候農民就需要重新播種,而防護林則可以避免類似損失的發生。”
該負責人表示,大多數村民一開始不認可農田防護林的作用,但當他們的田地周圍種上網狀的防護林後,樹木僅僅遮蔽了少量的耕地面積,卻大大提高了次年的糧食産量。村民們看到了好處,九台區各村鎮的農田防護林栽植工作自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
除農田防護林栽植外,林地清收工作也是各縣(市)區的綠化工作重點。“由於歷史原因,國有林場曾用林地代替工資發給林場員工。如今國有林場改革已經完成,員工工資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林場將逐步收回這些林地,並恢復造林。”德惠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德惠市共完成職工工資田還林560公頃,這些曾經的“耕地”如今已經全部進入造林狀態,經過國有林總場的組織實施與設計,大片的林地即將恢復曾經的樣貌。
結合生態修復規劃的實施和綠色礦山建設的要求,雙陽區、九台區積極制訂了採石場等恢復治理方案,督促已關閉採石業務的企業履行恢復治理義務,推動裸露山體恢復和治理,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村屯唱響綠色主旋律
近年來,長春市圍繞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的工作目標,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綠美村屯方面力度空前。
鄉村公園建設是綠美村屯的重要舉措之一,如今長春市的鄉村公園越來越多。
園區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成排的果樹種在園中一隅、休閒活動區域開闊、整體景觀別致氣派……此景描繪的並不是城鎮公園,而是九台區上河灣鎮雙頂村新修建的雙頂村公園。一座村級公園能夠有這樣的標準,令人十分驚喜。據悉,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綠化美化工程,近年來,上河灣鎮先後修建了7座村級公園。“全鎮的22個村小學先後合併,空出來的用地我們都將用來修建公園。目前7座在建公園將進一步增加綠量、增添園內設施,未來,全鎮22個村都將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的村級公園,持續推進鄉村振興。”上河灣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更喜人的是,每個村的公園並非“制式”建造,而是結合各村特點而建。來到石羊村公園,記者看到園中矗立著“三羊開泰”雕像,涼亭和成排的鞦韆與成排的綠樹相互掩映,相得益彰。
據介紹,鄉村公園不僅能提高綠量,也能為村民們搭建思想、文化和娛樂陣地,讓廣大農戶在農閒時有地去、有事幹、有的玩,有效填補農村精神方面的缺失。可以説,鄉村公園的增多是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一定水準的必然結果。
不僅上河灣鎮,目前各縣(市)區、各鄉鎮都在積極修建鄉村公園,例如雙陽區的雙營鄉。
建設鐵藝圍欄、修建廣場、對邊溝U型槽硬化1500余米……走進雙陽區雙營鄉黃金村薛家磨坊屯,人們會發現這裡的村容村貌與從前大不相同,屯中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公園,進一步豐富了村民們的生活。除新建公園外,從綠量上看,薛家磨坊屯內外栽植了大量喬木,包括桃葉衛矛、榆葉梅等樹種,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榆樹市于近日對去年村屯綠化的苗木保存情況進行了全面驗收,全市的苗木保存率平均在90%以上,這得益於各鄉鎮街對村屯綠化足夠重視,制訂了嚴格管護責任制,最大限度保證了綠化成果。
路邊河畔築起綠色屏障
曾幾何時,鄉間村頭總能看到“光桿路”、“光板河”,近年來,這種現象成為了各縣(市)區治理的重點,現已逐漸消失。
栽植喬木是九台區治理“光桿路”、“光板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綠化美化工程的重點工作之一。“考慮苗木栽植季節要求,我們將利用兩年時間,消滅各鄉鎮(街)區域內鄉村主幹道的‘光桿路’、‘斷頭路’等無綠化或缺苗斷空情況,開展道路美化綠化建設。”九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將完成鄉鎮(街)3321條、約1000公里道路兩側綠化美化任務,目前栽植工作已經全面開展。
雙陽區齊家鎮三姓村的綠化成果也十分顯著。該村在所有進出口以花草等進行集中綠化,綠化率達到100%,且村屯周邊河流、池塘全部完成了綠化工作。
雙陽區太平鎮小石村的道路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村內道路總長度2050米,其中有不少此前是“光桿路”,看起來缺乏生機。如今,村內道路及排水溝已全部硬化,住戶的圍墻和大門均採用統一模式,並增設了路燈和墻上景觀,圍墻和排水溝之間建有植樹臺,有序栽植了樹木。據悉,該村與村民簽訂了《綠化美化管護責任書》,有綠化臺賬和專門的綠化管護人員,確保該村綠化覆蓋率維持在35%以上。
興建經濟林 生態經濟兩手抓
推進鄉村綠化,應充分尊重每方水土的自然稟賦——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果則果。公主嶺市充分利用自身的環境、氣候優勢,搞起了經濟林種植。
今年開始,公主嶺市通過種植經濟林的方式,盤活部分村鎮林場的資源。公主嶺市國有林總場在該市的毛城子分場、桑樹臺分場、楊大城子分場分別實施了文冠果、大榛子和樟子松等幼林栽植計劃,産業項目總面積共計3500畝。此舉既能推動多樹種造林的優勢,提高國有林場職工收入水準,也能提高防風治沙的生態效益,可謂一舉多得。4月20日,公主嶺市三片林場的經濟林均已經開始栽植。
據了解,公主嶺市能夠開展經濟林種植工作,得益於自身資源優勢與稟賦。受氣候條件眷顧,造林用地十分適合栽植果樹,待樹木茁壯成長、瓜熟蒂落,當地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益。
顯然,公主嶺市設計栽植經濟林的做法可以科學地複製在其他縣(市)區。目前,榆樹市、德惠市等也積極謀劃推進經濟林的種植工作,做到經濟、生態環境兩手抓。
義務植樹如火如荼開展
保田、護水、育林、種草、植樹,無不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務實之舉。目前已進入植樹季,各縣(市)區紛紛組織開展了多場植樹活動。
考慮到今年的氣候特點,德惠市于4月中旬全面掀起了栽植工作熱潮,並力爭在5月5日前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義務植樹不是形式,而是要真幹、真下力氣。我們組織各鄉鎮(街)主要負責人及林水科工作人員要全部親臨一線,組織、協調、指導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德惠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確保既出力又出技術,該局還抽調專門技術人員包保各鄉鎮(街),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解決造林綠化中的具體問題,同時鼓勵和發展跨村、跨鄉鎮的專業隊伍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確保造林品質。
農安縣積極響應“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4月8日,農安縣組織領導班子、機關幹部共200余人,在迎賓路旁的義務植樹基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為全縣植樹工作帶頭,種下了綠色的希望。榆樹市、雙陽區、九台區等也多點開花,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植樹活動。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時代裏,人們有幸成為了良好生態的“乘涼者”,同時更要做身體力行、造福後人的“栽樹者”。(撰稿/于劍南 田微 攝影/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