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
來源:吉林日報  |  2022-01-25 11:24:10

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_fororder_1

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_fororder_2

吉林石化70萬噸/年乙烯裝置(資料圖片)

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_fororder_3

滑雪運動在江城已成時尚

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_fororder_4

冰雪旅遊,大美江城

吉林市:昂首闊步新征程 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_fororder_1643074683(1)

吉林化纖集團國興碳纖維公司員工正在對剛剛開車的碳化線絲束外觀進行細緻檢查

  寫在前面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過去五年,是吉林市振興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堅韌前行的五年。全市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紮實進取,砥礪奮進,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從數字看變化,五年來,吉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發生實質性轉變。旗幟引領,上下團結,新時期發展的壯美色彩正躍然紙上。

  信心凝聚力量,同心贏得未來。今後五年,吉林市將切實發揮好長吉圖開發開放腹地和省內第二大城市作用,全力擔負起“四個一兩個雙”戰略任務,爭創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形成全省高品質發展的長吉“新雙極”格局。新藍圖剛剛繪就,新征程已經開啟。

  律回春漸,新元肇始。新的一年,吉林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改革創新的旗幟舉得更高,把跨越發展的勁頭鼓得更足,幹出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

  過去五年:

  經濟社會發展碩果纍纍

  過去五年,是吉林市振興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堅韌前行的五年。

  五年來,吉林市千方百計穩定經濟運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1058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200億元,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6%。持之以恒推動轉型升級,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國首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長吉接合片區,三次産業比重調整到13:36.2:50.8。

  全力出戰“三大攻堅戰”,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勝利,各類重大風險持續壓減,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清零。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連續兩年獲評全省營商環境標兵,市場主體總量由22.1萬戶增長到34.2萬戶。吉林市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7%和7.5%,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殊榮,國家衛生城市首創首成,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鍥而不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累計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71件、市政協委員提案970件,提請市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部,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水準得到全面提升。

  未來五年:

  打造高品質發展“新雙級”

  今後五年,吉林市的總體目標是:切實發揮好長吉圖開發開放腹地和省內第二大城市作用,全力擔負起“四個一兩個雙”戰略任務,做強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形成全省高品質發展的長吉“新雙極”格局。經濟總量進入東北地區地級城市前2位,實現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工業産值、畜牧業産值、冰雪和四季旅遊業産值“四個倍增”;人均GDP、人均地方級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全市人口實現正增長。縣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磐石進入全省前5位,永吉、舒蘭、蛟河、樺甸進入前15位。開發區項目承載力和經濟支撐力大幅提升,高新區、經開區全國排名分別前進20位。城市面貌有效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準顯著提高,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成果持續鞏固,爭創東北地區共同富裕先行區。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勇當先。今後五年,吉林市的重點任務是:

  推動旅遊文化名城彰顯新實力。依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堅持冰雪避暑雙輪驅動,擦亮人文江城、生態湖城、魅力雪城、夢幻星城“四張名片”,發揮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閒冰雪旅遊大環線樞紐作用,打造世界級冰雪旅遊目的地、國內休閒度假康養勝地、區域性旅遊中心城市,全市旅遊總收入躍上2000億元臺階。

  推動現代産業基地積聚新動力。聚焦精細化工産業集群、新材料産業集群、裝備製造産業集群、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和生物産業集群。

  推動創新創業高地釋放新活力。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建設創新承載平臺。

  推動生態宜居城市展現新魅力。加快打造生態強市,加快完備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幸福家園。

  2022年:踏上振興發展新征程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吉林市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5%以上,R&D經費投入持續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達任務,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與經濟增長同步。

  穩定經濟增長,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

  金融助推企業發展。為企業提供銀行貸款800億元;産融合作平臺融資200億元;市應急週轉資金10億元以上。

  發揮投資拉動作用。抓協調服務保障開工,抓招商合作擴大開放,抓謀劃包裝儲備動能。全年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超過400個、億元以上項目253個、10億元以上項目35個,工業項目投資佔比達到50%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0%。

  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打造全鏈條旅遊産品10個。全面啟動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整體開發、萬科松花湖擴建項目,年度投資分別達到27億元和20億元。培育新電商,本地電商網絡零售額增長20%以上。盤活閒置商業資源,打造時尚消費和“夜經濟”新地標。

  調優産業結構,堅定不移促進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施化工“強龍工程”,推動120萬噸乙烯項目建設,促進化工産業加速邁入千億級行列。推進冶金産業轉型,促進冶金産品加速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推動汽車産業振興,發展高端建材産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

  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做強碳纖維産業,推動碳纖維産業産值再翻一番,達到60億元。做深醫藥健康産業,推動康乃爾醫藥等6個項目投産達效。同時做精電力電子産業,做大新能源産業,做實航空産業,做優數字經濟,新增5G基站830個,上“雲”企業發展到20戶。

  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校城産城融合工程和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0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戶,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戶。

  做好“三農”工作,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全力確保糧食安全,新建高標準農田60萬畝,實施保護性耕作16萬畝,糧食播種面積不低於985萬畝,産量穩定在85億斤以上。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新建各類標準棚室3000畝,冬春季節蔬菜本地供給率達到20%。打造“秸稈變肉”標誌性工程,肉牛飼養量突破110萬頭。推進特色産業集群化發展,壯大農産品加工産業,提升農業數字化水準,實施品牌強農戰略。

  促進鄉村宜居宜業。建設“四好農村路”506公里,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國道、高鐵沿線美麗村莊風景線5條,創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示範村130個,完成農村改廁4400戶。

  促進農民富裕富足。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000人,縣級以上示範性家庭農場達到5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保持在6000個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加強城市建設,堅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質。

  推進重大城建工程建設。實施7大類、48項重點城建項目,當年完成投資40億元以上,其中重點加快南部新城等31項路橋工程,啟動松花江生態旅遊航道建設,推動吉林鐵路樞紐西環線基本建成,確保九江大路建成通車。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維修街路150條,啟動11個棚改停緩建項目,盤活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1126公頃,破解北山、玄天嶺等片區拆遷問題。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規範物業服務標準,推動城區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建立“街長制”,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

  統籌區域佈局,堅定不移推動協調發展。

  推動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啟動國道黑大公路吉林繞越線、河雙線工程,推動長吉南線全線通車,打造長吉琿大通道重要節點。

  推動開發區創新發展。提升高新區、經開區、化工園區、中新食品區、冰雪試驗區等5大開發區發展能級,落位項目6平方公里,完成投資240億元以上。

  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打造永吉裝備製造、舒蘭現代農業、磐石冶金和醫藥健康、蛟河長白山特産品加工、樺甸新型能源等縣域特色産業,在全省縣域排名中爭先晉位。

  持續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深化財政金融改革,實行零基預算。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進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優化營商環境。在139個鄉鎮(街道)開設政務服務受理窗口,實現1064項事項“全城通辦”,1148項事項網上可辦。推廣“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房屋建築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時限壓減至10個工作日以內,全市新增市場主體5萬戶以上。

  強化人才支撐。引進各類人才1300名以上,實現1萬名高校畢業生來吉留吉就業創業。

  堅持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打造生態強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城市街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以上。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啟動江北10萬噸生活污水處理廠等工程建設,新建改建雨污分流管網30公里。突出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推進老工業區土壤治理修復取得實效。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落實“河長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Ш類以上標準。深入落實“林長制”,綠化造林12萬畝,新增城鎮綠地46萬平方米,綠化村屯640個、公路380公里、河流210公里,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治理關閉礦山70座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20.5%以上。深入落實“田長制”,實現秸稈直接還田75萬噸、過腹還田170萬噸以上。

  務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打造“無廢城市”,市建築垃圾處理廠建成運營。著力打造“海綿城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著力打造“清潔取暖城市”,建設億斯特能源異地搬遷等熱電聯産項目,實施26座燃煤鍋爐生物質改造,新增清潔取暖面積600萬平方米以上。

  保障改善民生,堅定不移為民利民惠民。

  紮實辦好10個方面55件民生實事。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億元,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25萬人以上。

  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及時上調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適時向低保特困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為3萬名新就業勞動者免費提供人身意外互助保障。

  全面發展教育事業。持續做好義務教育“雙減”工作,加快創建10所特色高水準中職學校,確保8所“公參民”學校規範到位。加快吉林化工學院、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支持駐吉高校“專升本”、擴大招生規模。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實施市傳染病醫院改擴建等9個公共衛生項目,市中醫院中醫藥診療康復中心改建等5個項目投入使用。提高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貼標準,施行定點醫院減免40余種腫瘤疾病醫療費用政策,為1萬名殘疾人免費提供31項基本康復服務。

  提升養老服務水準。提高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準,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升到92%以上。實施1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0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項目。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新改擴建幼兒園10個,公辦、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分別達到50%和80%。

  優化群眾安居環境。改造老舊小區60個,更新老舊供熱管網75公里,鋪設天然氣管線15公里,建設口袋公園85處、生態公廁38座。

  改善交通出行條件。新開和調整公交線路10條,施劃停車泊位7000個。為154個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和400戶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豐富居民文體生活。免費演出童話劇40場,開展戲曲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活動50場以上。配建更新健身路徑80處,組織百項次全民健身活動。

  鞏固社會安定局面。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完善應急體系建設,築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持續鞏固拓展平安江城建設成果。(吉林日報記者 李婷 丁美佳 姜岸松 本版圖片由《江城日報》提供)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