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雪容融”設計團隊負責人郭春方:用奮鬥點亮吉林冰雪文化振興
來源:吉林日報  |  2022-01-29 10:20:09

  原標題:用奮鬥點亮吉林冰雪文化振興——訪“雪容融”設計團隊負責人郭春方

  作為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把對全世界朋友的祝福和盛情都融化在了萌萌的微笑和可愛的身姿中,它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自信,體現著吉林冰雪文化厚重的人文積澱,印證著當代吉林文化的創新力與凝聚力。

  在“雪容融”設計團隊負責人郭春方的工作室內,遍佈著“雪容融”的影子,有創作模型、設計圖紙和照片,他指著其中一張照片感慨地説:“這是2019年9月17日‘雪容融’發佈的當晚,我們團隊成員一起拍的合影。回想起創作‘雪容融’的幾百個日日夜夜,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內心仍然十分激動,作為吉林人,我們為北京冬奧會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雪容融”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是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徵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圖案,寓意著和平友誼,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了擬人化的設計,凸顯吉祥物的可愛。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的節日氣氛,身體發出光芒,寓意著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了冬殘奧會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雪容融”的原創設計、吉林藝術學院學生薑宇帆最初選擇大紅燈籠作為創意素材,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性符號進行了藝術處理和優化整合,設計出一套極具中國特色的“吉祥如意”方案,也就是“雪容融”的創意雛形。

  創意有了,而實現的過程卻經歷了“百轉千回”。郭春方告訴記者,“‘雪容融’的創作,如同原創作者提供了一個音符,最後經過我們的團隊把它譜成了完美的樂章。設計初期,我們嘗試過把麋鹿的鹿角、鹿頭,鴿子翅膀等和燈籠結合在一起,但是看起來並不好看,於是這些方案都被否定了,當時就覺得無路可走了。在這個時候,組委會的林存真老師給我發來一張照片,是北京一個非遺傳承人在給大紅燈籠貼金色的如意紋樣,我受到啟發,嘗試把鴿子用中國的剪紙方式替換在燈籠的紋樣上,鴿子和鴿子連續時,尾部産生一個副形態有點像天壇……就這樣,一點一點,在不斷地創新迭代中,燈籠逐漸被賦予生命,‘雪容融’的形象破繭而出。”

  為此,郭春方和團隊往返北京20多次,飛行6萬多公里。從2018年9月21日的徵集宣講開始,到2019年9月17日的吉祥物發佈,僅差四天就是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雪容融”設計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披星戴月,晝夜奮戰,終於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回顧難忘的創作歷程,郭春方表示,“吉林豐厚的冰雪文化積澱是我們的精神優勢,家鄉得天獨厚的地貌天風給予團隊很多創作靈感,得益於這一方水土的滋養,加上每一位成員無私奉獻、迎難而上的不懈努力,讓團隊勇往直前,終見花開。”這個團隊由吉林藝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和學生組成,他們是北京人民大會堂吉林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週年、60週年、70週年首都群眾遊行吉林彩車,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林館等多項國家重大設計項目的參與者,是有著鮮明國際視野,在專業領域具有前瞻性思維與敏銳洞察力的新銳力量。

  “雪容融”的創作,集結著設計團隊的智慧與付出,每一個成員肩上的擔子都很重,他們通力配合,將各自所長髮揮到極致。有連續幾天幾夜未曾合眼的疲憊,有靈感突現時的興奮,有輾轉反側的迷茫,還有最後宣告成功時激動的淚水,這一切,都是團隊凝心聚力、不懈奮鬥的結果。

  如今,“雪容融”已與世界相見,這不僅是一個結果,更會是一個開始。郭春方表示,它能夠進一步推動吉林省整體藝術創作的前進,不僅局限在設計領域,也包括音樂、舞蹈、戲劇與美術的創作,可以更好地體現出吉林的地域特點、吉林的冰雪文化、吉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面對未來,吉林將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深度開發冰雪文化內涵,全力支持北京2022年冬奧會,助推中國冬奧文化事業的新發展。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相信,“雪容融”在點亮中國、點亮世界的同時,也一定能夠點亮吉林冰雪文化的振興與發展。(吉林日報記者 張丹)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