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冷資源”涵養出“熱産業”
來源:人民日報  |  2022-02-23 11:16:38

  原標題:“冷資源”涵養出“熱産業”(現場評論)

  “冬天裏,農民們在忙些啥?”在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江南鄉孟家村,村民們在滑雪場就業,有的人“一個月能賺一兩萬”。農民的身份之變,折射出産業之變,映射著發展之變。黑土地上的冰雪資源,正在孕育帶動群眾致富的大産業。

  冰雪運動是高附加值運動,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産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目前,我國有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2021年至2022年冰雪季的冰雪休閒旅遊收入有望達3233億元。持續高漲的冰雪運動熱情,疊加不斷開掘的冰雪旅遊資源,一個前景廣闊的冰雪市場在逐步打開。富有資源稟賦的地區把握機遇,紮實發展冰雪産業,就能讓“冷資源”涵養出“熱産業”,在冰天雪地打造出金山銀山。

  以項目帶動産業,用服務提升品質,是推動冰雪産業發展的關鍵。吉林省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心地帶,年均降雪量在400毫米以上,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好。除了建設各種類型的雪道,依託山區地勢起伏的特點,當地還發展了林間徒步、雪地摩托、雪村農家樂等項目。一位遊客説:“昨天滑雪,今天冰釣,一動一靜,感受冰天雪地多重魅力。”從小眾競技項目到大眾休閒方式,冰雪運動變得更加豐富、更有趣味。這啟示人們,發展冰雪産業必須應時而動、應需推廣,著力完善配套設施、豐富雪季運動類型、開展非雪季運動項目,不斷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旅遊經濟之外,冰雪産業的更大增長點在於冰雪裝備、冰雪製造與冰雪科技。冰雪運動除了場地建設與運維,所需的衣服、頭盔、眼鏡、鞋子、手杖、手套等,都是冰雪産業發展的基礎構件。而雪車、大馬力壓雪機、雪蠟車、短式冰雪滑橇等,則是富有科技含量和産業潛能的製造裝備。我們在有的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和製造國産化,比如吉林遼源製造的雪蠟車交付使用,服務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雪上項目;有的方面則還需要持續性地進行技術攻堅和産業培育。面對機遇和挑戰,堅持面向群眾需求、加強技術研發、守住品質關口,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才能為冰雪愛好者創造更好體驗,為拉動消費增長和培育新興市場主體拓展空間。

  冰雪産業要發展,産業價值正待激發。冰雪産業是綜合的、系統的産業體系,包含冰雪體育基礎設施、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商貿、冰雪交通等方方面面。這些共同構成了冰雪全産業鏈條,也更容易在多層面、多維度帶動冰雪經濟。同時,冰雪産業也應該在發展壯大中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優勢突出的品牌類型。比如,長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將體育賽事同群眾運動相結合、黑龍江打造“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貴州六盤水建設“南國冰雪城”,等等。突出個性與特色,加強綜合開發利用,冰雪産業價值必定越來越大。

  以前,東北人説“冬季就要來了”,意味著嚴寒和“貓冬”的開始。如今,冬天寓意著冰雪盛宴的啟幕、冰雪熱情的釋放、冰雪産業和旅遊經濟的發展。面向未來,進一步創新理念、開發産品、延伸鏈條、提升品質,冰雪産業必將惠及更多群眾,也一定能點冰成玉、化雪成金。(人民日報吉林分社記者 劉以晴)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