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光衛星:跑出吉林“加速度”
來源:大吉網  |  2022-05-12 11:30:20

  在眾多引以為傲的“吉林名片”中,“吉林一號”一定是拿得出、叫得響的一張。

長光衛星:跑出吉林“加速度”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2095952

  2022年4月30日,“吉林一號”高分03D(04~07)、“吉林一號”高分04A衛星在東海海域搭乘長征十一號海射遙三運載火箭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46顆。

  時隔6天,2022年5月5日,“吉林一號”寬幅01C星、“吉林一號”高分03D27~33星,共8顆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入軌後,與在軌的4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54顆。

  目前,長光衛星已進入密集發射組網期,從2005年開始研製衛星,到2015年10月7日第一顆“吉林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再到在軌衛星數量達到54顆,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18至20次重訪,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以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精神,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發展之路。

  長光衛星的發展密碼是啥?記者帶著疑問,翻開了它的歷史。

  長光衛星的成功,要從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宣明的潛心科研攻堅説起。2006年,時任長春光機所所長的宣明認為航天事業一定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而以載荷為核心的整星設計技術就是走向市場的“敲門磚”。於是,他著手設立了重大技術創新課題,並在2012年取得重大突破。技術成熟後,宣明全力推動此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2014年底長光衛星隨之成立。

  長光衛星為何對研發商用衛星如此堅定執著?宣明回答:家國情懷。“過去我國每年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國外衛星視頻和照片等産品,用於國民經濟建設。一顆小衛星每天在天上飛行能拍攝、存儲、傳輸幾萬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時每刻都會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既然我們自己能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就不能讓國家再去花更多的冤枉錢。”宣明説道。

  實踐證明,自主創新大有可為。

  作為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以“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遙感信息平臺、不斷推出創新性産品”為目標,通過不懈技術創新,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

  ——在提升成像品質、提高數據獲取能力的同時,衛星重量和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

  ——2020年9月,“吉林一號”在海上成功以“一箭九星”方式發射9顆高分03星,創造了我國航天發射新紀錄,標誌著長光衛星形成過程已經由研發轉向生産,同時也拉開了“吉林一號”衛星星座高速組網序幕;

  ——依託“星載一體化”“機載一體化”等核心關鍵技術,建立了從衛星、無人機研發與生産到提供遙感信息服務的完整産業鏈,帶動300余家上游企業和數百家下游企業的發展;

  ——“吉林一號”超敏捷衛星的分佈式控制力矩陀螺可重構技術研究、無人機輕小型寬幅擺掃智慧航測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在軌智慧處理技術等15項重點由吉林省科技廳支持的科技攻關項目,成功突破了一批制約衛星産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培養了一批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創新不易,關鍵在人。

  在長光衛星,有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其中,超過80%是985高校及中科院系統畢業的博士、碩士。技術團隊先後攻克基於先進光學載荷的衛星設計技術、大口徑輕量化空間載荷製造及裝調技術等系列關鍵技術,具備了整星以及先進光學載荷的研製能力。

  是什麼原因讓長光衛星的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近年來,吉林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貼心的服務。在全省優越的雙創環境引領下,長光衛星堅持踐行“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引進策略。

  “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系列總師陳茂勝因創新成果突出曾獲得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他告訴記者:“公司不僅尊重我們的思考,還很包容,鼓勵大膽去想、大膽試錯,在失敗時不是追責,而是幫我們找出癥結。這是每個研發人員最看重的。”

  “年輕員工講究自我價值實現,給予充分的尊重、包容與信任,他們就能頂起一片天。”賈宏光説。實踐證明,成就感、價值感會成為激發創新動能的催化劑。一次,衛星在酒泉準備發射時出現技術問題。在現場只有五六名員工的情況下,公司拍板:“全權交給你們負責!”最終,幾名員工經過三天三夜連軸作戰,解決了問題。

  截至目前,長光衛星現有職工550余人,碩士以上學歷超過83%。兩個團隊入選吉林省第一批科技重大專項人才團隊,一個團隊入選“長白慧谷”人才獎勵計劃,先後承擔8項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發專項和29項吉林省科技廳項目。

  如今,崛起的長光衛星在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産業化發展中創造了多項第一:

  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我國第一顆以一個省的名稱冠名發射的衛星;

  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商用衛星;

  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

  我國第一次以靈巧方式在軌成功成像,國産CMOS第一次在軌技術驗證……

  未來,長光衛星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38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重訪能力;並將加快構建航天信息産業生態,依託航天信息産業園,逐步打造以衛星研發、生産及數據應用開發為核心的産業集群。

  春潮涌動處,奮楫正當時。面對深邃的太空和日新月異的商業航天形勢,長光衛星人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把握科技脈搏,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篤行不怠,跑出吉林“加速度”!(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景洋)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