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到“響”帶動全産業鏈發展 吉林糧食品牌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新華網  |  2022-07-19 10:34:38

  近幾年,吉林省通過重點打造區域農業品牌,逐步形成以“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為代表的特色農産品IP,把優質糧食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的經濟優勢,正探索一條實現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在7月16日由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和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主辦的“美麗鄉村 築夢吉林”鄉村振興與糧食品牌建設論壇上,來自糧食部門、科研院校、行業協會、品牌智庫、龍頭糧企的專家和行業大咖,立足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分析吉林糧食品牌建設的成功案例,探討糧食品牌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從有“量”到有“響” 揚優勢樹形象

  吉林位於東北黑土地核心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2021年糧食産量突破800億斤。優越的自然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吉林大米、鮮食玉米品性自然、品質超群的特質。

  “潤軟彈滑甜、口齒留余芳。”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周廣春用10個字總結出吉林大米的特點。他表示,吉林大米在水質、土地、氣候、品種、生産條件等方面享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打造優質大米品牌奠定了基礎。

  2013年,吉林省做出加快推進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的戰略部署,拉開了以“吉林大米”為先導的吉林糧食品牌建設序幕。通過整合省內優質區域品牌、重點企業品牌、特色産品品牌,吉林省制定了“吉林大米”統一標識,結合主銷區市場開展行銷,在全國30多個城市進行了100多場宣傳推介活動;綜合利用傳統媒體、自媒體和吉林大米“兩微一網”,傳播品牌聲音,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

  吉林市宇豐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部經理楊林表示,得益於“吉林大米”品牌的推廣,公司産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得到提升,現在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都建有銷售渠道,大米銷量得到很大提高。

  經過9年的品牌打造,“吉林大米”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吉林農業的“白金名片”,旗下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大米先後入選杭州G20等重要國際會議、裏約奧運會等體育賽事以及中國南北極科考團隊指定用米,吉林市、長春市、柳河縣、德惠市、舒蘭市、梅河口市和白城市分別榮獲“中國優質粳稻貢米之鄉、中國優質粳米之都、中國火山岩稻米之鄉、中國優質小町米之鄉、中國生態稻米之鄉、中國皇糧禦米之鄉、中國弱鹼地稻米之鄉”稱號。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喜亮表示,“吉林大米”品牌價值的提升,極大地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拓展了産業發展空間。

  從分散到聯盟 聚合力增實力

  為解決大米企業、品牌小而散的問題,吉林省依託省內大米行業龍頭企業,組建吉林大米産業聯盟,統一使用“吉林大米”LOGO,實現“同扛一桿旗、同唱一個調”,為進行吉林大米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基礎。

  依託這些企業,吉林省向上擴大種植基地,向下深耕銷區市場,推動上游土地流轉、託管和訂單種植,下游産銷對接和渠道整合,擴大生産規模,優化産品結構,提高經營效益,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産業體系的逐步完善,正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批領軍企業和懂經營、會管理、熟悉市場的企業家,一整套相對完善的産業發展組織體系和運行模式正逐步確立。

  吉林好雨農業有限公司是吉林大米産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董事長盛發介紹,為保證大米品質,公司實行統一品種、統一催芽育種、統一育苗、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割、統一倉儲、統一低溫烘乾的“七統一”模式,並對合作農戶規範管理,實現大米從種植到加工環節的標準化。

  目前,産業聯盟企業已從最初的7家發展到69家,成為吉林大米平臺搭建、品牌宣傳、産品銷售、産業聯動的核心骨幹,在水稻基地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優質産品開發、優質品率提升、行銷模式創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馮喜亮介紹,與2013年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之初相比,全省水稻播種面積增加近100萬畝;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到330萬畝,中高端大米銷量由9億斤增加到21億斤;全省水稻加工業産值由140億元增加到260億元;效益由全行業虧損提升到近兩年穩定在6億元以上。隨後啟動的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建設,運行兩年來,産值由16億元增加到32億元,翻了一番。

  從豐産到增收 調結構促振興

  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方言認為,産糧大省的農業資源相對豐富,如何將産量優勢轉變為品質優勢,提升大宗農産品乃至全産業鏈收益,提高農民收入,是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提高糧食效益,探索一條實現糧食安全、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糧食産業模式勢在必行。

  馮喜亮表示,吉林的實踐證明,打造糧食品牌,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提升優質糧食供給效率,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對産區來説,品牌引領的直接作用就是引導農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增加種糧收益。

  作為從吉林省糧食品牌建設中獲益的企業代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友剛表示,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進行基地種植,帶領吉林省超過2000戶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種植的鮮食玉米每公頃比種植普通玉米能夠增收3000到5000元。

  此外,吉林省秉承“互聯網+農業”“基地+市場”“消費+體驗”新理念,推出“吉田認購”專屬稻田行銷模式,把産品資源、産地資源有機整合,並付之以專屬服務。消費者下單認購後,專屬農戶按合同約定,生態種植、低溫儲藏,保證大米新鮮營養。

  該模式實現了産品價值與生態價值的疊加,産出效益是普通稻田的2至3倍,目前已有2萬多名客戶成為吉林大米的“農場主”,促進了城市消費端與農村生産端的連接。

  馮喜亮表示,從宣傳活動的策劃,到高端媒體的傳播;從産業聯盟的組建,到領軍企業的培育;從直營網點的佈局,到行銷模式的創新;糧食品牌建設有效推動了吉林省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糧食産業的提質增效,促進了鄉村振興中的産業振興。(王曉林)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