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的堅實底氣
來源:吉林日報  |  2022-08-07 16:45:49

  原標題:聚焦“止跌、回升、增長”目標,堅決穩住經濟基本盤,強化“主引擎”,創造“新優勢”,且看江城吉林——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的堅實底氣

  一江穿南北,半城山色新。

  再訪江城吉林,記者一行是帶著“?”去的。

  今年3月,江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來。在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戰“疫”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複雜形勢,吉林市能不能挺得住、站得穩?圍繞省委提出的“止跌、回升、增長”目標任務,吉林市能不能鉚足勁、拼到底?

  沿江而上,依山而行,進廠房、下車間、走田壟、到地頭……幾天來的走訪與交流,大家心中的“?”被逐一拉直,成為一個個“!”。

  吉林市上半年主要領域經濟指標呈現快速恢復態勢,規模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分別高於省量化目標8.9和6.4個百分點。

  支柱産業實現逆勢增長,石化、輕紡、電子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34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産值增長20%。

  上半年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384個,開復工率95.8%,高於去年同期9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7.2%。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

  大家看到的,是碳纖維生産研發基地不眠不休的燈光,是北大湖度假小鎮工地上穿梭忙碌的身影,是林果小鎮“萬畝榛園”園主信心滿滿的笑臉……

  大家感受到的,是吉林市堅實的發展基礎沒有變,振興發展的強勁勢頭沒有變,黨員幹部群眾的堅定信心沒有變。

  吉林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加快推進吉林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

  這座老工業城的堅實底氣,其實從來不曾丟失過。

  沿江而上

  ——擦亮“新型化工城”的金字招牌

  美麗的松花江畔,坐落著新中國“化工長子”——吉林石化。

  “一化鳴江城”。蜿蜒的松花江像一條項鍊,沿江佈局的化工廠是那項鍊上的珍珠。60餘年的崢嶸歲月,讓一顆顆珍珠愈發璀璨。

  在吉林石化化肥廠,矗立著一塊“背山石”,展示著吉林石化“背山精神”創始人王芝牛的事跡以及“為國分憂、勇於擔當、牢記責任、埋頭苦幹”的精神內涵。疫情期間,吉林石化一邊抗疫情,一邊抓生産,萬餘名幹部員工堅守崗位,全封閉連續生産——“王芝牛”身影再現。

  吉化人挺身而出、逆勢而行的擔當,是企業之魂,更是老工業基地再創輝煌的最大底氣。

  要可持續發展,就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今年2月,松江兩岸的冰雪尚未消融,“化工長子”迎來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投資339億元的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正式開工。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

  “減油增化”,綠電替代,由粗加工走向“高精尖新”;新建21套裝置令生産規模翻倍;打造化工大産業鏈,謀劃相關項目120個,超900億元的投資正在路上……這是“化工長子”的華麗轉身,亦是江城瞄準高品質發展,擦亮“新型化工城”金字招牌的大手筆。

  把長板拉長,讓優勢更優,“新型化工城”的大手筆不止於此。

  7月5日,吉林化纖總投資103億元的6萬噸碳纖維項目啟動。“纖維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腳步慢了就跟不上。”在碳纖維行業摸爬滾打了近30年的吉林化纖董事長宋德武挂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一句流行語:“時不我待!”

  上半年,吉林化纖産值增長36%。到今年年末,這個國內最大的碳纖維生産企業將實現16萬噸原絲産能、4.9萬噸碳絲産能、1.5萬噸復材産能,再創碳纖維産品産量新的巔峰。宋德武説:“實現了量的累積,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更有影響力,我們在碳纖維市場上才更有話語權。”

  有量的累積,當然也有質的提升。

  今年5月,總投資5.2億元的年産3萬噸碳纖維原絲油劑、6000噸上漿劑、3萬噸環氧樹脂生産線項目落戶“新型化工城”。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原絲油劑等關鍵助劑及高性能樹脂的國産化,碳纖維生産成本將大大降低,“卡脖子”技術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依山而建

  ——培育冰雪經濟發展新動能

  “六山一水三分田”。吉林市有山,夏天是綠水青山,冬天是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

  手握冰雪資源的江城人在下一盤大棋——2021年11月11日,吉林市冰雪經濟高品質發展試驗區掛牌成立,把北大湖體育旅遊經濟開發區、松花湖風景名勝區、萬科松花湖雪場整合起來,成為全國唯一省級冰雪經濟高品質發展平臺。

  近年來,全省厚植冰雪優勢,釋放冰雪紅利,變“冷資源”為“熱産業”,努力走好冰雪産業發展之路。江城人發掘優勢,在幅員1353.9平方公里內打造冰雪經濟發展的“樣板間”。

  下好這盤棋,江城有底氣。冰雪試驗區地處北緯43度世界滑雪黃金緯度,與北美落基山脈、歐洲阿爾卑斯山脈並稱世界三大粉雪基地。冰雪資源得天獨厚,冰雪場館國際一流,冰雪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冰雪産業鏈完善……

  乘纜車登高俯瞰,北大湖滑雪場盡收眼底。不遠有一處施工現場忙得火熱,車輛穿梭其中,工人埋頭苦幹,地基平臺初顯規模。

  遙指施工現場,試驗區黨工委書記付彥平不無自豪地説:“項目建成後,將增加37條雪道,北大湖將擁有239公頃雪道面積,成為亞洲單體雪場之最。”

  冰雪試驗區擁有目前亞洲最大的滑雪綜合服務大廳,雪道數量和總面積已位居全國第一,上個雪季共接待遊客115.33萬人次,旅遊收入增長了42.5%。今年,冰雪試驗區計劃開復工項目15個,總投資超126億元。僅從冰雪項目角度看,2022年開復工項目就等同於以往歷年的總和,相當於再建一個北大湖。

  規模化顯魄力,細節處見文章。如何將冰雪經濟的“一季養三季”轉變為“一季帶三季”?這也是江城人在“後冬奧時代”的“必答題”。

  前不久,冰雪試驗區首屆草坪文化節成功舉辦。露營帳篷、綠野仙蹤音樂會、夢想畫布、草坪讀書會、江城民族風、草坪集市等活動,在拉動消費的同時,也豐富了夏季休閒避暑旅遊産品。

  跳出冰雪謀劃冰雪,“春遊湖品魚、夏露營避暑、秋登山賞葉、冬滑雪泡泉”,江城人思路廓開,創新“冰雪+”模式,打造全季、全域、全鏈條旅遊名片。

  新思維、新格局、新定位,江城人用冰雪聰明,探索著冰雪旅遊文化産業集群發展的無限可能。

  因“地”制宜

  ——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

  鎮中有“鎮”,北大湖鎮林果小鎮此時正沐浴在細雨之中。一株株紫葉稠李、金葉垂榆的秧苗愈發顯得生機勃勃。

  村民張立民正在地裏看護苗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並沒有影響他的“巡視”。

  “通過3年的流轉,苗木基地已經初見效益。目前我們已經通過電商,把苗木銷售到雄安新區。”張立民樂呵呵地説。

  在“萬畝林園”的隔壁,臻榛果業的董事長白玉紅同樣為今年的收成欣喜。她告訴記者,上半年榛子銷售了40多萬斤。今年雨水充足,一定是個豐收年。

  吉林市全境處於全省黑土區內,農業基礎優勢明顯,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吉林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

  糧為本,地為根。爭當排頭兵,江城人有打法。

  啟動百億斤糧食增産工程,實施種業振興計劃,推進長吉接合片區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帶建設,未來5年糧食産量邁上100億斤階段性水準,把全省“口糧田”核心區建設得更好。

  實施稻米、肉牛、食用菌、中藥材、林特、漁業6個特色産業壯大專項行動計劃,人參、靈芝、黑木耳種植規模今年達到1.1萬公頃、530萬段、11億袋,打造“吉品貢”等旗艦品牌,“兩品一標”農産品發展到190個以上。縣級以上示範性家庭農場達到500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保持在6000個以上,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在舒蘭市法特鎮,記者見證了“鵝毛飛上天”的奇跡。

  鎮政府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打造了“白鵝養殖+”一條龍産業鏈。在上游,發展白鵝規模養殖戶319戶,養殖量突破190萬隻;在中游,引進來自安徽的美中鵝業屠宰加工廠,開發研製鵝肉休閒食品,增加鵝肉附加值;在下游,依託白翎羽絨等知名企業,每年加工高品質白鵝絨400噸,出口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及地區,深受歡迎。

  再訪江城吉林,每一天都有新的驚喜。離開時,剛好召開中共吉林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全會報告鏗鏘有力,至今言猶在耳:“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堅決貫徹落實省黨代會部署,就一定能把握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松江奔涌,龍山聳立,一幅橫亙千里的精彩畫卷正在江城瀟瀟灑灑地鋪陳開來……(吉林日報記者 于迅來 趙廣欣 劉姍姍)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