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優勢促振興——舒蘭市發展白鵝産業紀事
吉林市舒蘭市城投公司白鵝養殖園區一角。(資料圖片)
秋色已暮,寒意漸生,而在吉林市舒蘭市沃野鄉間依然涌動著勃勃生機。位於舒蘭經濟開發區的白鵝産業園,工程機械往來穿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法特鎮白鵝養殖示範基地,一棟棟標準化鵝舍整齊排列,成千上萬隻白鵝曲項歡歌、振翅長鳴……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場面構成舒蘭白鵝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別樣“豐”景。
錨定發展目標 打造“白鵝産業”名片
2022年,舒蘭市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把白鵝産業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特色産業和重點項目來抓,確定了把舒蘭白鵝産業建成“世界最好的羽絨生産基地、中國最大的白鵝養殖基地、中國最大的白鵝産業專業園區、中國最大的種鵝繁育基地”的發展目標,打造具有舒蘭特色的“白鵝産業”名片。
一張藍圖繪到底,篤行推進久久為功。
在政策拉動上,舒蘭市相繼出臺了《白鵝養殖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舒蘭市白鵝養殖創業擔保貸款扶持政策》《舒蘭市白鵝養殖保險扶持政策》。目前,已累計為22戶養殖戶發放980萬元的白鵝養殖專項貸款。安華保險公司已為105戶養殖戶參保了140萬元養殖保險金,支付保險費98萬元。鵝苗補貼、新(改擴)建鵝舍補貼政策正在普查梳理髮放中。
在宣傳發動上,為全市17個鄉鎮街意願養殖戶和鄉鎮的畜牧科人員舉辦了4場白鵝養殖技術和政策宣講培訓班,對白鵝養殖現狀及各項扶持政策進行詳細解讀;發放舒蘭市白鵝養殖技術參考資料和舒蘭市白鵝養殖扶持政策宣傳手冊,增加農民養殖經驗,提高養殖信心。
在服務帶動上,技術服務組分片包保入戶2000余場次,技術指導實現了全覆蓋。綜合服務組建立日報制度,對白鵝養殖進度、出欄情況跟蹤服務,制定了“養殖情況、計劃養殖、出欄情況、潛力資源、養殖獎補”5套白鵝養殖臺賬,每天對各項養殖量、出欄量進行統計梳理,做到了臺賬的細化、量化和精準化,形成了全市白鵝養殖的路線圖和進度表。
在政企聯動上,相繼成立了白鵝産業鏈招商工作專班、白鵝産業園建設工作專班、白鵝産業發展工作專班,依託“三駕馬車”,引領白鵝産業發展。
截至9月末,全市已落實白鵝養殖數量227.4萬隻,同比增長812%,GDP增量2.5億元;種鵝養殖量4.6萬隻;落實規模養殖戶395戶,實際養殖總量達158.8萬隻。
創新養殖模式 繪就産業“興旺圖”
隨著白鵝養殖産業的逐步做大做強,養殖規模和數量的不斷擴大和增長,白鵝養殖戶的養殖方式也在發生改變,通過探索和學習,舒蘭市創新發展出七種養殖模式。
“國有企業示範引領”模式。城鎮投資公司作為白鵝産業園區項目建設主體,主動作為,發揮作用,率先利用光伏用地,養殖白鵝2萬隻。舒蘭礦務局集團公司作為舒蘭市的老牌國企,在礦務局直屬企業用地建標準化棚舍,養殖白鵝4萬隻。
“園區、大戶典型帶動”模式。在養殖初期,每個鄉鎮至少建立一個養殖園區、培養一個1萬隻以上的養殖大戶,示範帶動身邊養殖小戶,最終形成産業集群。目前,已有5個鄉(鎮)街建成標準化養殖園區,新安鄉桃源村養殖大戶已養殖白鵝12萬隻、種鵝3萬隻,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黨支部+合作社’集約管理”模式。各鄉鎮積極探索由村黨支部牽頭,以村為單位,成立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把全村的300隻以下的散養戶集約入社,通過“六個統一”管理(統一購雛、購藥、飼料、服務、管理、銷售),讓散養戶抱團養殖,增強散養戶的抗風險、抗擠壓能力,實現效益最大化。
“村集體‘孵化器’”模式。村集體利用“三資”清理資金,選擇可用土地,或空閒校舍、水庫沿岸、林地周邊等,建養殖小區或棚舍,租給有意願的養殖戶發展白鵝養殖産業,用“孵化器”的模式,既可實現村集體增收,又能帶領村民養鵝致富。
“房前屋後放養白鵝”模式。積極動員農戶利用房前屋後放養白鵝,不僅可以實現養殖戶收入的增加,還能實現白鵝養殖量的增長。目前,已有散養戶1.2萬餘戶,放養白鵝18萬多只。
“産業扶貧‘振興鵝’”模式。積極探索産業化扶貧新模式,變“輸血”為“造血”,以鄉鎮為主體,全市各個包保部門牽頭,為所有的脫貧戶每戶發白鵝30隻,120天放養,年底以鄉鎮、村社為單位,按照市場價回收,預計脫貧戶每戶可增收2700元,走出了一條“政府+公司+基地+農戶”的白鵝産業扶貧新路子,有效帶動舒蘭市4802戶脫貧戶實現增收致富。
“拓展周邊城市域外代養”模式。隨著舒蘭市白鵝産業的發展及各項優惠扶持政策的出臺,吸引了舒蘭市周邊許多縣市區有意願養殖白鵝的人士。目前,小城鎮與吉林市搜登站鎮養殖戶簽訂1.22萬隻養殖回收合同;白旗鎮同榆樹市養殖戶簽訂1萬隻養殖回收合同。開原鎮、朝陽鎮、環城街道等都在積極發展域外養殖。
聚力全産業鏈融合 構建可持續生産體系
走進吉林美中鵝業有限公司屠宰場,現代化屠宰分割加工生産線上,一批批宰殺分離好的鵝肉經過層層檢疫,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企業在2022年6月份投入試生産,目前日屠宰量1.5萬隻,已簽訂屠宰合同180萬隻,預計年屠宰300萬隻,年營業收入2.3億元。”美中鵝業負責人丁美中説。
2022年的吉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以農産品深加工和發展食品工業為重點,推動農業全産業鏈發展,打造全國人民的糧倉肉庫、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廠,讓吉林的優質農副産品、肉食品進廚房、上餐桌、裝口袋,促進産品增值、産業增效、群眾增收。
舒蘭市打破了原有的只研究擴大養殖的傳統思路,對白鵝養殖生産加工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規劃,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地加工企業,投資開發舒蘭白鵝系列産品。
在創新開發鵝肉火鍋、鵝休閒食品、鵝肝醬、鵝肉醬等系列食品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羽絨製品深加工和新市場。對白翎羽絨進行品牌提升,打出舒蘭白鵝羽絨品牌,促進羽絨毛加工和羽絨製品的快速發展,實現對白鵝“吃幹榨盡”,增加鵝産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為將“舒蘭白鵝”這張“白金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響,舒蘭市啟動“舒蘭白鵝”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工作,預計2023年申報成功。打造了3個集“鵝文化展示+鵝産品採購+鵝打卡地”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鵝村”,即將成為網紅打卡地。積極打造鵝産業文化,謀劃了雪絨文化體驗園,包括鵝主題公園、鵝童樂谷、鵝展覽館、鵝絨暨冰雪體驗基地等,進一步拓展“舒蘭白鵝”品牌影響力。
白鵝養殖引活水,鄉村振興步履足。舒蘭市將按照科技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路徑,形成集飼料加工、種鵝繁育、商品鵝養殖、屠宰及深加工、市場流通和鵝文化研究等為一體的白鵝全産業鏈。(吉林日報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