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天賣糧”到“看價賣糧”吉林成立工作專班指導農戶安全儲糧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  |  2022-12-06 11:51:14

  央視網消息:東北地區是我國秋糧的主産區。長期以來,由於儲糧條件有限,吉林當地相當多的農戶收穫玉米後,採用在場院內攤平晾曬的方式來儲存,俗稱“地趴糧”。這種傳統方式不僅會增加玉米霉變的風險,還會導致糧食等級下降,直接影響農戶收入。2022年,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地趴糧”已經越來越少了。

從"看天賣糧"到"看價賣糧" 吉林成立工作專班指導農戶安全儲糧_fororder_2022120310163811288

  近日,吉林省多地遭遇降雪天氣,而“地趴糧”最怕遇到下雪天,大雪覆蓋後,會導致玉米潮濕發熱産生霉變。因此,大多數“地趴”儲糧的農戶都會選擇降雪前出售糧食。但2022年,為改變部分農戶長久以來“地趴糧”的儲糧習慣,吉林省成立了工作專班,協調省級補助資金,指導全省深入開展農戶安全儲糧及“地趴糧”整治工作。各縣市引導農戶因地制宜,採取自建儲糧裝具、網袋碼垛等方式安全儲糧,降低糧損率,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而在吉林省四平市,當地通過推進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建設,解決“地趴糧”問題。鐵西區的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2022年種了2000多畝地,收穫的1800噸玉米,直接存到了糧食産後服務中心。

從"看天賣糧"到"看價賣糧" 吉林成立工作專班指導農戶安全儲糧_fororder_2022120310163929168

  像永信合作社這樣的種植面積大的合作社,與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合作後,這些玉米全部實現“籽粒收”,收穫的玉米直接存到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在運輸、儲存等各環節至少減少糧食損失3%以上,就相當於把掉在地上的糧食又“撿”回來了,增加了産量和收入。對於加工企業來講,也起到了提前鎖定糧源的作用。

  目前,吉林省共建設173個糧食産後服務中心,基本做到産糧大縣全覆蓋,累計服務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同時,吉林省各類糧食市場主體也充分利用現有倉儲資源,積極為農戶開展糧食産後個性化服務。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