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來源:中國吉林網  |  2023-07-26 13:07:23

  2023年1月-2月份期間,全國縣城(含縣級市)咖啡消費熱度排行榜,延吉居首位;馬蜂窩發佈的《2023年春節大數據報告》,熱門小眾目的地TOP10榜單中,延吉排名第4;2023年上半年全國縣域旅遊影響力TOP100,延吉排名第8;2023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排行榜,延吉上榜第37名。

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今年上半年,延吉市文旅連連收穫喜訊,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之城。遊客們來到延吉,吃得爽、住得好、玩得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在互聯網上點評推薦,於是引發了口碑效應,再次憑實力“圈粉”!

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隨著暑運開啟,國內外遊客通過陸路、航線來到延吉市,近日,延吉市的高鐵、航運旅客陸續創新高,延吉正努力將“流量”變“留量”,實現文旅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高鐵客流創新高 航班單日破大關

  進入7月,暑運開啟。延吉西高鐵站日客流量創建站以來新高,7月1日至7月17日,每天到發旅客超過3萬人。隨著學生假期出行和旅遊、研學客流的不斷攀升,延吉這座全國網紅打卡城市以獨特的民俗文化和餐飲特色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州內遊的本地遊客數量也直線上升,旅遊業火爆帶動之下的運輸業形勢也是一片向好。

  7月18日7時55分,延吉西高鐵站安檢處的工作人員忙碌不停,候車大廳的檢票閘機口前已經排起了“長龍”。與此同時,出站口也涌出大量旅客,一名來自浙江的旅客有些興奮:“我之前上網查到延邊適合避暑,而且美食比較多,所以就帶著父母和小孩過來玩,我們同車廂的人幾乎都不是延邊人,應該都是來旅遊的。”

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據了解,7月1日至7月17日的每天到發旅客中,發送旅客244330人,到達旅客250330人,日客流量超過2015年建站以來所有暑運高峰期日客流量。“五一期間,我們站的客流量已經創了一次歷史新高,暑運至今,又一次創新高!”延吉西站助理工程師尹英實介紹。同時,延吉西高鐵站根據部分客流大的車次提前研究旅客集中進站應急方案,暢通旅客進站流線,防止旅客擁堵,延吉西車站派出所聯合駐站特警開展巡邏,安全優質的服務保障著旅客出行安全。

  旅遊、探親等客流量的疊加,也提高了航空運輸的熱度。7月14日,延吉機場共保障運輸起降46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6087人次。這是繼今年6月30日突破5000人次大關後,單日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6000人次大關。據了解,延吉機場搶抓暑運機遇,陸續加密延吉-大連、延吉-青島、延吉-北京首都航線,新增延吉-威海-南京、延吉-清州航線。充分發揮航旅聯盟平臺優勢,傾情打造精品航旅産品,以滿足旅客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航空出行需求,讓航空出行更加便利。目前,延吉機場運營航線16條,通航城市16個。7月1日至7月15日期間,延吉機場共保障運輸起降594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5518人次,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2.1%、101.6%。

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近期,延邊東北亞客運集團南北兩站的客流量也明顯增加,“每天到發客流量在1700到2000人次,南站的客流增加最為明顯!”該公司延吉公路客運總站相關負責人説,南北兩站的長途線路客流量增加佔絕大多數,“主要是來到延吉遊玩後,又去往牡丹江、二道白河等線路,每天都滿員。南站每天有近千人次的客流量,一半以上是去二道白河的,現在每天要增加兩三個班次才夠用。”與2019年相比,延邊東北亞客運集團今年暑運的客流量數值雖然基本持平,但因長途旅客較多,收入約提高了20%。

  全域旅遊“多點開花”喜訊連連多榜推薦

  今年以來,延吉市文旅連連收穫喜訊,各項榮譽中可以看出,延吉旅遊已從單一景區模式邁向“多點開花”的全域旅遊模式,無論是觀風景、品美食還是賞民俗,無論是“嬉冰雪”還是“避暑熱”,延吉市都深受各地遊客青睞。

延吉憑實力再“出圈”!國內外遊客“大流量”奔赴而來

  延吉市作為延邊州首府,擁有歌舞之鄉、足球之鄉等頭銜。今年,憑藉遊客們的喜愛,延吉市再增添“旅遊打卡地”“邊陲咖啡之城”等響亮稱號。馬蜂窩發佈的《2023年春節大數據報告》熱門小眾目的地TOP10榜單中,延吉市排名第四。1月至2月的全國縣城(含縣級市)咖啡消費熱度排行榜上,延吉市高居榜首,“旅遊+咖啡”IP讓遊客更加嚮往。近日,搜狐旅遊發佈2023上半年縣域旅遊影響力TOP100,延吉市又以第8名的好成績進入榜單,充分反映出城市巨大的旅遊魅力與影響力。

  喜訊連連、佳音不斷,是肯定更是鞭策。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延吉市將繼續發揮特色優勢,從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推動文旅融合,加快推進全域旅遊、四季旅遊發展,以獨特的旅遊資源、優質的旅遊服務讓“網紅城市”走向“長紅”。

  延吉市委宣傳部供稿供圖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