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過,延吉市公園街道園紡社區每一處“共享花壇”裏,一片片耐寒的花朵依舊亭亭玉立,在最後的花期裏傲然綻放。
園紡社區“共享花壇” 供圖 延吉市委宣傳部
“現在並不是最美的時候。”在園紡社區新輝小區,一位居民描述著他們眼裏“共享花壇”最美的樣子:“春夏之際,牡丹、月季、海棠,還有鬱金香都盛開得非常漂亮,養眼不説,一陣陣暗香飄來,那真叫一個沁人心脾!”
如今的“共享花壇”帶給居民多少幸福感,昔日那個堆滿建築垃圾和枯枝落葉的衛生死角就有多令人糟心。蛻變發生在兩年前,該小區退休老黨員金大爺最先提出改造小區“微空間”的想法。
居民自發建造“共享花壇” 供圖 延吉市委宣傳部
“別看這塊地方不大,但一直荒廢著實在影響美觀。咱把它改造一番,小區環境變美了,大傢夥兒看著也舒心。”退休前,金大爺經常和花草樹木打交道,積累了不少養護經驗,一心想要發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讓小區環境美起來。金大爺的想法與社區加強小區治理的規劃不謀而合。於是,社區工作人員和金大爺臨時“組隊”,挨家挨戶上門徵求意見,獲得了居民的大力支持。
不少居民自發加入改造隊伍,與下沉幹部、黨員一起清理枯枝落葉、清運建築垃圾、翻整土地……經過眾人多日的勞作,那個曾經路過都要捂著鼻子繞開走的衛生死角,被改造成近500平方米的“樂紡·時光”共享花壇。
兩年來,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居民都會自發前來做義工。金大爺每天負責給花草樹木澆水,劉阿姨負責給果樹修枝剪葉,藏族小夥普窮主動擔起清潔花壇的任務,張大爺送來豆漿油條負責後勤供給……各族居民群眾有力出力、有技獻技,小小的花壇裏承載著大家共享共建的心意。
新輝小區“樂紡·時光”共享花壇的美麗蛻變,給園紡社區完善基層治理帶來了靈感。
園紡社區以黨建引領“綠美延吉”四項行動為載體,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持續探索社區治理長效機制,聚焦社區小微公共空間,通過“微更新”“微提升”,將小區閒置地塊綠化升級,打造了一批精緻養眼的“共享花壇”,讓居民從“小而美”中感受到“微幸福”。截至目前,園紡社區建設“共享花壇”14處,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
“共享花壇”並非只是簡單地扮靚了社區角落,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激發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園紡社區依託“共享花壇”,常態化開展網格花壇、黨建聯盟共建花壇等一系列活動,將“綠美延吉”四項行動與社區積分兌換相結合,組織開展家園大掃除等志願服務活動,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進行共建共享,實現社區公共空間更高效的利用和更長久的生命力。
“從前,居民需求最為眾口難調。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共享花壇’竟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樸海燕感慨地説,社區在“摸著石頭過河”中探索出了“敞開大門説事、集中民智議事、合力共建辦事、社會監督評事”的工作方法,擴大了共建共享“朋友圈”、擴充了社區治理“智囊團”“先鋒隊”,將居民需求和意見建議公開透明地擺在了“桌面上”。
2023年以來,園紡社區召開黨員大會、居民代表大會10余次,聯動下沉責任單位延吉市財政局、“三長”和黨員群眾組成志願服務分隊,分網格召開居民議事會6場,議事主題從建設“共享花壇”延伸到完善社區治理、強化社區服務等關係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
一個個“共享花壇”裏,園紡社區的各族居民與社區黨總支、聯盟單位一起做“花匠”,孕育了共建共享的“種子”,催開了“文明善治花”“綠美團結花”,創造了花香四溢、人情味濃的幸福生活。(文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