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延吉市全面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建設並積極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科學制定研學主題和研學方向,豐富完善硬體設施和講解內容,讓各族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在參觀、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截至目前,6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已全部掛牌,累計接待研學人員和遊客373萬餘人次。
為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延吉市在視覺形象工程上,共投入188.3萬餘元資金,增設11個雕塑景觀小品、82個導覽牌宣傳標語、89個宣傳圖標、122個宣傳展板,225個宣傳鏤雕等體現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的內容,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延吉市從多個角度對講解詞進行了考究和把關,在全面蒐集素材,查閱大量資料,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多次召開討論會議,廣泛徵集相關單位意見,數易其稿,力求精益求精,豐富完善講解詞“鑄牢”相關元素和理念。精心挑選思想品德好、理論功底好、外表形象好,語言表達能力強、應變能力強、業務能力強的“三好三強”人才,大力培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金牌講解員”,切實將延吉“四個故事”講好、講活、講出去。
日前,延吉市新興小學校組織開展“石榴籽少年”探尋恐龍足跡研學實踐活動。在老師和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首先參觀了“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於心。隨後,同學們有序參觀了龍興延吉展廳,在這裡了解到了延吉龍概況及其發現的故事。通過參觀,同學們拓展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科學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讓各族遊客和青少年在旅遊體驗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延吉市精心設計“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延吉恐龍博物館”研學旅遊路線,不斷增進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接待各族遊客約345.65萬人次,已有廣西“小砂糖橘”、廣東“小蝦餃”、內蒙古鄂倫春族等研學團隊到此開展研學旅遊;延吉恐龍博物館接待各族遊客17.9萬人次,先後有安徽“小豌豆”、長春力旺高級中學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探訪了延吉恐龍文化的魅力。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以支部為依託、以少年為先鋒、以學生為重點,開闢研學宣講新路徑,開闊學生新視野,引導青少年學習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接待北山小學北校區、梨花小學、延邊大學共3281人到丹英社區開展研學活動;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開展59次以“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綜合實踐研學活動,共接待學生5萬餘人;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75次以“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
延吉市朝陽川太興紅色小鎮立足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展陳講解、互動實踐等形式,讓各族群眾和青少年感受革命歷史文化、領略革命歷史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延續、薪火相傳。目前,共接待5000余人到朝陽川鎮太興村參觀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館、紅色主題廣場、中共東滿特委舊址復建地等,重溫紅色歷史,感懷先輩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牢固樹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記者王雨 代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