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後一批集中南遷的候鳥也陸續啟程。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上,是全球九條鳥類遷徙通道中最主要的一條。這裡魚類及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為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大面積的蘆葦,又為水禽的棲息繁殖提供了隱蔽的場所,所以,春秋兩季有大量的水鳥在向海濕地集群恢復體力、補充能量、繁殖後代或繼續遷徙。
每年的3月至4月,北遷飛往西伯利亞等地繁殖的候鳥陸續抵達向海補充體力,而9月至11月,南遷過冬的候鳥再次在向海集群休整。每到候鳥遷徙季,白鶴、白頭鶴、灰鶴、白枕鶴、青頭潛鴨、小天鵝、東方白鸛等候鳥大量聚集在向海這個“候鳥驛站”休憩覓食、嬉戲遊玩、休整隊伍,為接來下的旅行“充電”。遷徙高峰期,來這裡的候鳥數量可達數十萬隻之多,為濕地帶來了勃勃生機與活力。
今年11月中旬,最後一批“酒足飯飽”的白鶴、白頭鶴、灰鶴、小天鵝等候鳥“旅客”開始集結,它們“攜家帶口”“呼朋引伴”組團離開向海,遷往溫暖的南方過冬。(馮苗苗 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