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似火,熾熱的陽光傾灑在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踏入針劑二車間,卻呈現出別樣的“清涼”景象:大輸液軟袋生産線上,閃著金屬光澤的機械臂精準抓取,軟袋裝葡萄糖注射液在傳送帶上平穩滑行,從産品枕包到封箱捆紮,全流程自動化完成。
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 供圖 延吉市委宣傳部
“整個車間裏最忙碌的並非員工,而是這條全自動化生産線。”該公司生産副總經理尤海濤站在智慧化設備前説道。在這裡,員工們只需緊盯數據參數,生産、檢測、裝箱等各個環節皆由這臺“智慧衛士”自動執行。它如同一位嚴謹的守護者,極大降低了生産過程中人為操作導致的品質偏差,推動生産模式向集約化、智慧化、可控化轉型,産品品質控制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早在十年前,吉林敖東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的決心便已種下。“確保生産的每一支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這是制藥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對患者的莊嚴承諾。企業牢記囑託,實施戰略轉型升級,全面構建智慧化生産體系,消除手工操作帶來的品質風險,為産品安全性築牢堅實屏障。”尤海濤表示。十年來,該公司先後投入10億元推進國藥基地三期項目建設。如今,10個劑型的12條生産線全部完成自動化升級,同時引進180多臺套自動化檢測設備,大幅提升了産品品質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每一支藥品都成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精品。
回憶企業十年發展歷程,尤海濤感慨萬千。十年來,該公司新建檢測研發中心、中藥自動化提取車間、綜合針劑車間等項目,全力推動企業朝著科技創新、産業升級與品質提升的方向加速前行。
在綜合針劑車間,吹灌封(BFS)一體化生産線年産霧化吸入劑、單劑量滴眼液3000萬支,填補了吉林省無菌眼用製劑的空白;無菌軟膏劑生産線配備全自動灌裝封尾機及密閉輸送系統,年産軟膏劑1500萬支,滿足了市場需求;新建的降纖酶原料提取生産線預計今年9月投産,將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一系列新型劑型生産線的佈局,讓企業逐步掌握髮展主動權,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在産品展示區,103個品種的藥品整齊排列,彰顯著公司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實力。“企業累計投入超3.2億元推進30余項仿製藥及一致性評價研究,在短缺藥與創新藥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尤海濤介紹説,針劑二車間的抗腫瘤凍乾粉針專線,專門生産注射用鹽酸博安黴素與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其中,用於頭頸部鱗癌治療的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因研發成本高、適用範圍窄、生産企業少,被列為國家短缺藥。“要為攻克人類疾病難題、促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貢獻,‘敖東人’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份社會責任,這是我們的使命與榮耀。”尤海濤説,目前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年産量可解決全國60%的臨床需求缺口。
為攻克人類疾病難題,近年來,該公司持續發力,聚焦老藥新生,以創新為突破,完成十余個傳統品種的復産。陸續盤活注射用促肝細胞生長素、注射用轉移因子、注射用胸腺五肽等5個多肽類産品,以及注射用卡絡磺鈉、注射用鹽酸地爾硫䓬等8個無菌産品,還有茴天通絡顆粒、復方熊膽乙肝膠囊等6個口服固體製劑。這些舉措讓老産品重煥生機,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時間見證企業砥礪前行的足跡,歲月銘刻企業拼搏奮鬥的成就。十年來,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加速邁向生物制藥産業新高地,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文 劉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