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這兒真是一天一個樣,住著越來越舒坦!”近日,漫步延吉大街小巷,時常能聽見市民這樣滿含幸福的感嘆。從長白山路的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到光進街告別“卡脖子”的暢行無阻,再到韶華園裏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綠美延吉”行動帶來的顯著變化真切地呈現在百姓眼前,融入了日常生活,暖到了群眾心坎裏。
“過去的長白山路,道路兩旁綠化比較單一,如今可大不一樣了。”家住河南街道的王阿姨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都要經過這條路。她感慨地説,今年春天起,路邊不僅有高大挺拔的京桃等綠植,還栽種了大片海棠花、金魚草、石竹花等花卉,“早晨送孩子時看著這些嬌艷的花朵,心情格外舒暢;傍晚接孩子放學,夕陽余暉灑在花叢中,孫子總會説‘奶奶,咱們走慢點兒,這兒太美啦’。”
上班族也享受這條路的美好變化。在延吉高新區工作的李先生夏天習慣騎電動車通勤,以往路過這裡總覺得陽光熾熱,如今路邊樹木枝繁葉茂,樹蔭能覆蓋大半個車道,“累了就在路邊歇一歇,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感覺一天的疲憊消了一半。”如今的長白山路已不僅僅是一條交通幹道,更是市民眼中的“景觀大道”。傍晚時分,不少人專程前來散步,還會拍照分享到朋友圈。李先生自豪地表示:“咱延吉的街景,既有現代都市的繁華霓虹,又有森林城市的盎然綠意。”
“以前的光進街走到盡頭就無路可走了,得繞一大圈,碰上早晚高峰,堵車堵得讓人發慌。”在延吉開了十幾年計程車的張師傅説。光進街的斷頭路困擾的不僅是出行居民,就連路邊商戶都覺得“人氣被擋在了外面”。去年10月,光進街正式開通那一天,張師傅特意繞道前往。“新路寬闊平坦,從人民路直通愛丹路,比以前至少節省10分鐘。”張師傅感慨地説,路順暢了,老百姓的心情也跟著舒暢了,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便捷。
“過去想找個地方遛彎,要麼得跑大老遠去公園,要麼只能在小區樓下轉一圈。”家住北山街道的李大爺退休後很長時間沒找到合適的休閒去處,如今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前往韶華園。這個前不久剛對市民開放的小公園緊鄰幾個居民區,別看它佔地面積不大,園內供老人歇腳的座椅、各類專業運動場地以及供孩子們嬉戲的小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我常和老夥計們來這兒下棋,在健身器材區鍛鍊身體,傍晚就和老伴兒到廣場跳舞。”李大爺指著公園裏熱鬧的場景,眼中滿是笑意。
家門口有了公園,最高興的當屬孩子們。放學後,他們放下書包便直奔公園,運動場上活躍著一群充滿活力的身影,歡聲笑語傳到街對面。閒置空地變樂園,不僅方便了生活,更拉近了鄰裡距離。這種“像個大家庭”的溫暖,是民生工程的深層溫度。
開展了兩年多的“綠美延吉”行動,將變化實實在在地鐫刻在街頭巷尾,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道路變得更美,出行更加順暢,休閒娛樂的地方日益增多,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正是老百姓最踏實的獲得感。(文 任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