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陳茂芳:在戰火中綻放的鏗鏘玫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25 18:10:20

視頻來源: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16歲,她加入山東沂水縣十四區婦救會村民抗日自衛隊,從事送信等地下工作; 17歲,她在淮海戰場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被榮記一等功;21歲,她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挽救戰友生命,被榮記二等功。退役後,她在煙臺做了6年居委會主任,沒有領過一分錢工資,卻每天走街串巷,調解鄰裡糾紛、照顧孤寡老人……先後多次榮獲“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産黨員”等稱號。她就是今年98歲的抗戰老兵陳茂芳。

抗戰老兵陳茂芳:在戰火中綻放的鏗鏘玫瑰_fororder_吉林老兵陳

抗戰老兵陳茂芳(左)給孩子講述崢嶸歲月 攝影 李強

  陳茂芳出生於山東臨沂的一個貧苦農家,為了生計,年幼的陳茂芳隨父母給地主家做童工拉磨。“那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地主的皮鞭隨時都會落下。”回憶起童年,老人的眼中隱隱閃過一絲痛楚,“但母親總是説,窮人總有一天會站起來。”苦難的生活磨煉了陳茂芳的意志,也在她幼小心靈中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1945年,16歲的陳茂芳加入山東沂水縣十四區婦救會村民抗日自衛隊,從事送信等地下工作,自此投身於抗日活動。“那個時候看到日軍的暴行,心裏只有仇恨,執行任務的時候也不知道怕,就想著把侵略者趕出中國,讓窮苦人都過上好日子。”陳茂芳説。

  1946年11月,陳茂芳參加山東魯中軍區衛生部培訓學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培訓,陳茂芳成為醫療隊的一名護士,在淮海戰役中,她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害怕,只想著多救一個戰士就能多一份勝利的希望。”因為出色的表現,陳茂芳被榮立一等功。

  1950年11月,陳茂芳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環境中,醫療物資極度匱乏,前線傷員的救治工作成為一場與死神賽跑的較量。“敵軍的飛機整天在頭頂盤旋,好不容易運來的藥品常常被炸得粉碎。”陳茂芳回憶起那段歲月,語氣中帶著凝重,“後來我們想了很多土辦法,積極挽救傷員生命。”憑藉在挽救傷員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她被部隊榮記二等功。

  在朝鮮戰場的日子裏,陳茂芳和戰友們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一次,她和班長正在為受傷戰士包紮,敵機突然來襲,一顆炮彈落在他們所在的木屋上,木屋瞬間被炸塌。班長為了保護傷員,腹部被炸傷,最終壯烈犧牲;陳茂芳被埋在廢墟之下,所幸被戰友及時救出,只是受了些輕傷。不久後,陳茂芳和戰友們在防空洞開會時,敵機投下的炸彈將洞口掩埋,眾人被困其中。在缺氧環境中,大家幾乎絕望,但陳茂芳始終保持冷靜,鼓勵戰友們堅持下去,幾個小時後部隊工兵終於趕來,將他們救出。這次經歷讓陳茂芳的耳朵被炮彈震聾,雙腿也落下了嚴重的病根。

  “在朝鮮那會兒天天都有危險,今晚躺下,明天能不能起來,誰都不知道。我們都沒有想到能活著回國。當部隊回國的火車走到鴨綠江大橋時,看見祖國那一刻,我和戰友們都抱在一起放聲大哭起來。”陳茂芳説。

  1955年,陳茂芳退役後在煙臺做了6年居委會主任。這期間,她沒有領一分錢工資,每天走街串巷,調解鄰裡糾紛、照顧孤寡老人。“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富裕,但大家心齊,總能把日子過出熱氣來。”陳茂芳笑著回憶道。歲月流轉,陳茂芳的家中始終保持著簡樸模樣:褪色的木質衣櫃、用了幾十年的搪瓷缸、墻上泛黃的老照片……但在汶川地震和洪澇災害期間,她卻多次讓兒女代她捐款,將省吃儉用的積蓄捐給災區。“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是當年在部隊裏學的道理。”她總説,自己只是做了一個黨員該做的事,那些勳章不屬於她個人,而是屬於所有為了國家拼過命的戰士。

       如今,每天收看新聞聯播,是陳茂芳雷打不動的“必修課”,每當看到祖國的發展成就,她都會像孩子一樣露出驕傲的笑容,“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想像我們那時候的苦,但有些東西永遠不能忘——比如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還有為了國家和人民敢拼命的精神。”(文 崔釋遠)

編輯:楊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