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泡水庫,是吉林省內聞名遐邇的淡水魚養殖基地。 張磊 攝
在嫩江灣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內,得益於優質的漁業資源與生態保護,200多種水鳥在此安家,繪就一幅“水凈—魚豐—鳥聚”的生態畫卷。 張鵬程 攝
每年12月末至來年1月中旬的月亮泡冬捕,“冰湖騰魚”的景象蔚為壯觀。 尹雪 攝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捕撈上來的大銀魚在碼頭經過分揀後,被客商們爭相採購。 張磊 攝
近年來,牛心套保濕地通過長效補水機制,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河蟹的産量與品質雙雙提升。王曉雨 攝
大安市力豐養殖家庭農場將未利用的鹽鹼地改造建成含池塘與網箱的標準化基地,養殖小龍蝦。 唐亮 攝
在吉林省大安市縱橫交錯的“一江二河”(嫩江、洮兒河、霍林河)與密布的湖泊泡沼間,一場關於水生精靈的視覺盛宴正酣暢淋漓地上演!身姿獨特的“三花五羅十八子”,在清澈水流中穿梭競逐;數不清的“七十二雜魚”家族成員,以其千姿百態,將大安的水底世界裝扮得異彩紛呈。
此外,大安市還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出銀魚、小龍蝦、河蟹等特色水産品,共同形成“淡水珍品”矩陣,成為東北淡水魚類的“基因寶庫”,是饕客心中的“鮮味天堂”。
一網撒下,撈起的是魚,更是希望。作為“全國漁業百強縣”,今年以來,大安市以108萬畝水域為基,緊抓全省生態漁業倍增計劃機遇,按照“擴總量、提品質、強特色、樹品牌、促融合”思路,將水産業作為發展“優先級”,積極打造“養殖—加工—交易—文旅”完整鏈條,全力推動“水優勢”轉化為富民強市的“硬實力”。
資源寶庫“月亮泡”
地處洮兒河末端,與嫩江相連的月亮泡水庫,是吉林省內聞名遐邇的淡水魚養殖基地。當地一直流傳著“扎住月亮泡,銀子沒了腰”“糧食不夠,大魚來湊”等口頭禪。據《遼史·聖宗紀》記載,月亮泡(古稱魚兒濼)是遼帝春捺缽駐地。
月亮泡冬季捕魚在遼金時期以“捺缽”的形式得以盛行,承載著深厚的漁獵文化底蘊。現在每年12月末至1月中旬的月亮泡冬捕,“冰湖騰魚”的景象依然壯觀。如今,在月亮泡水庫豐水季,水域的面積會超過200平方公里。盛産鯉、草、鰱、鳙、魴等9科近40種魚類,全年捕魚總量在1500噸以上。
年年捕魚年年有,其奧秘就在於月亮泡水庫採用大眼漁網捕撈的方式,捕大放小,並通過適時補充魚苗,實現了水庫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小銀魚”遊向大世界
銀魚無骨、無鱗、無腥,通體透明,屬高檔經濟魚類。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出口創匯的優質水産品。近年來,月亮泡水庫成功引入銀魚養殖,銀魚已成為水庫的特色品種,吸引了全國的客商前來採購。
8月20日,月亮泡水庫迎來了今年的銀魚捕撈季。“我們選擇月亮泡大銀魚出口,今年已是第三年。這裡水質優良,銀魚個頭均勻、口感鮮嫩。”江蘇客商蔣兆明表示,他今年早早和月亮泡水庫簽訂了300萬元的採購訂單,目前已出口8個國家。月亮泡水庫年均銀魚捕撈量約200噸,可創造近900萬元經濟效益。
今年是大安市銀魚産業發展的第五年,當地已構建起“科學投放、規模捕撈、訂單銷售”的鏈條發展模式。以銀魚為招牌的全市漁業正穩步走上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鹽鹼地長出“小龍蝦”
在四棵樹鄉,昔日鹽鹼地成了小龍蝦的“樂園”。大安市力豐養殖家庭農場將300畝未利用的鹽鹼地進行改造,建成含池塘與網箱的標準化基地,引進3000萬尾蝦苗標粗養殖,部分售賣、部分分塘,剩餘蝦苗在池塘和另外100畝改良鹽鹼稻田養殖成蝦,瞄準京滬深等市場反季銷售,成為撬動當地水産經濟的新支點。
“8月中旬,我們的小龍蝦上市,正好是南方貨源緊缺的時候,因此非常暢銷。整體來看,我們今年的小龍蝦標粗和小龍蝦養殖利潤應當在200萬元以上。”大安市力豐養殖家庭農場農場主劉文超説。
大安市通過“稻漁共生”模式新增1200畝小龍蝦基地,苗種産量全省領先。今年,大安市爭取省級漁業倍增計劃項目資金1010萬元,企業自籌830萬元,實施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項目,池塘塘壩名優魚養殖項目,小龍蝦、澳洲龍蝦苗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魚、蝦、蟹工廠化養殖設施建設項目,這四個項目建成後,大安市漁業産量將增長至1.7萬噸,産值可達3.5億元。
牛心套保“濕地蟹”名揚四方
大安市牛心套保濕地,是松嫩平原西部保持最完好的河漫灘蘆葦沼澤濕地,更是遠近聞名的蘆葦濕地河蟹産地。牛心套保的河蟹個頭大、膏滿黃肥,並獲得綠色認證,每年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目光。
牛心套保河蟹養殖戶程成説,今年承包了1.4萬多畝的水面,投了7萬斤蟹苗,預計産量在24萬斤,大約在“十一”之前,能捕撈完畢。
近年來,牛心套保通過長效補水機制,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河蟹的産量與品質雙雙提升。今年,當地持續打造葦蟹稻的生態複合模式,投入蟹苗13萬斤,預計産量可達40至50萬斤,産值預計能達到1400多萬元。30萬畝葦稻蟹養殖有效輻射帶動農戶增收。
交易中心“喚醒”全域漁業資源
8月下旬,大安市水産品交易中心正在緊張地施工中,即將在十一前投入運營。該交易中心依託大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産資源與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致力於打造集水産養殖、集散交易、精深加工、冷鏈物流、農商文旅于一體的全産業鏈水産品交易中心。
“我們要讓魚市不再只是早市的代名詞。”大安市商務局一級主任科員王福山表示,“這裡全天都將是活力的中心。”除了鮮魚交易,該中心還將打造魚産品加工産業,延長魚産品鏈條,推動大安魚從“産得好”走向“賣得俏”。
該交易中心位於市區中心位置,主體為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二層現代化商業綜合體,其中一層營業大廳8000平方米,臨街專設53個精品門市。二樓是餐飲娛樂區域,將吸引20余家餐飲企業入駐,讓市民和遊客在這裡品嘗到正宗的大安全魚宴。
“交易中心投運後,將統籌大安150多個漁場的資源,有效提高大安水産品的品牌效應和價值。”王福山對將該交易中心打造成最具影響力的“東北漁業集散地”充滿信心。
做好休閒娛樂“水文章”
大安旅遊資源豐富,吉林大安嫩江灣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大安機車博覽園、鳳翎漁村都在城區之內,非常便利。大安市在積極發展文旅融合的休閒經濟過程中,將“水文章”做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嫩江灣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內,得益於優質的漁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這裡鸕鶿成群、白鷺棲息,200多種水鳥在此安家,繪就出一幅“水凈—魚豐—鳥聚”的生態畫卷。多處垂釣點成為網紅打卡地,“柳蔭垂釣”“江畔品魚”年接待遊客超萬人次,冬季冰釣大賽更是吸引全國釣友來此揮竿競技。如今,大安市擁有31處垂釣場所、4個垂釣協會,匯聚了350余名會員與5000余名釣魚愛好者。
“我是從松原來的,在這垂釣了兩年,嫩江灣風景秀麗,水質好,魚的品種多,我在這裡體驗感特別好。”垂釣愛好者呂鳳桐説。
想要征服遊客的心,先要征服他們的胃,美食是旅遊産業的一張重要名片。在全市50余家魚類特色飯店中,“燉雜魚”“涼拌生魚”“魚肉鍋包肉”“魚肉水餃”等成為必點招牌。
“主料有用黑魚肉的,有用鯉魚肉的。”大安市政協委員、白城市飯店餐飲烹飪協會會長蔣海波介紹,同樣一道“涼拌生魚”,用的主料、配料和口味就各有不同,各有受眾群體。要避免過度商業化,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犧牲傳統美食的本味和文化內涵,重點保護非遺美食,講好非遺故事。要讓消費者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特色、吃出文化、吃出情緒價值。“最終達到提起某一菜係或菜品,首選、首推就是大安,只有在大安品嘗才算正宗。”蔣海波説。
今年上半年,借勢小長假文旅活動,大安市餐飲業水産品收入同比顯著增長。全市休閒漁業産值達1.1億元,全年預計可突破3億元。
“村村都建魚工廠,有水皆養魚蝦跳;滿城飄著魚鮮香,酒店賓館魚商笑。”王福山説出了他對大安漁業前景的展望。從養殖塘裏的魚蝦滿艙,到交易中心的貨暢其流,再到飯店內的歡聲笑語,大安正以“一江兩河”為脈絡,全力推動形成集養殖、加工、銷售、旅遊于一體的漁業産業新格局。
活水潤澤,漁業話新。大安將繼續以生態為基、科技為翼,深化漁業與文旅、餐飲、商貿等産業的融合。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正以勃勃生機和創新活力,書寫新時代漁業高品質發展的嶄新篇章。(記者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