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之秋。谷學忠 攝
今年是“兩山”理念提出20週年,9月15日以來,在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吉林省文聯的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白城市委、市政府在北京、杭州相繼舉辦了“濕地鶴舞 綠動中國”暨吉林省白城市踐行“兩山”理念主題攝影美術作品展,以藝術視角全景呈現白城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時代答卷。
本次展覽共展出攝影作品160余件(組)、美術作品40余件(組),作品生動聚焦白城市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的實踐與探索,通過鏡頭與畫筆記錄下濕地重生、候鳥翩躚的生態奇跡,為觀眾奉獻一部致敬自然的視覺史詩。
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取景于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向海和莫莫格的攝影作品,以細膩的鏡頭,記錄下這兩片濕地在不同季節、不同光影中的獨特之美。
《濕地之秋》和《雲水之間》,兩幅作品捕捉了向海濕地湖泊水域、沙丘榆林的生態韻味。《莫莫格的春天》和《鶴鄉之晨》,則帶人們走進莫莫格濕地——前者展現了春和景明、白鶴起舞的生動畫卷,後者以溫柔的晨光描摹濕地日出的靜謐時刻。《千鳥沐日暉》和《葦海仙蹤》,攝影家以精湛的技藝,生動再現了春秋遷徙季節中,向海與莫莫格濕地千鶴齊聚、萬鳥齊飛的壯麗景象。
此次展出的作品,生動詮釋了白城生態保護的系統工程,通過河湖連通、林草濕荒一體化修復等創新實踐,依託引嫩入白、引洮入向、引霍入向等引水工程,向海、莫莫格等區域生態系統實現有效修復。“每一幅作品,都是對‘兩山’理念的深情禮讚,也是白城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的璀璨見證。”白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説。
白城地勢平坦遼闊,河網密布,擁有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等眾多河流以及700多個自然湖泡。向海、莫莫格、嫩江灣、四海湖等著名濕地,共同編織出一幅水草豐美、生態盎然的錦繡畫卷。其中向海與莫莫格更是國際重要濕地,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成為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等世界瀕危、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至關重要的遷徙停歇地和棲息繁衍地。
正因如此,白城被譽為“仙鶴迷戀的土地”,享有“鶴鄉”的美譽。獨特的自然條件,塑造出白城原始而純粹的美。這裡的美,渾然天成、寧靜遼闊,是一場自然與生命共同書寫的視覺盛宴。
白城是鶴之故鄉,亦是中國年畫的重要源頭。2023年11月,80幅以“鶴鄉”為主題的通榆小年畫榮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月紀念品名錄,作為國禮贈予各國代表,並陳列于國際會議現場。此次展出的《鶴鄉風情》系列年畫是當時一部分原創作品的同款。20余件作品並排鋪展:有的再現向海湖光的天然詩意,有的延續傳統年畫的濃烈年味兒,還有的融入現代裝飾的靈動韻律——一筆一畫,把千頃葦蕩與萬羽鶴影濃縮成方寸祝福,讓世界在掌心裏讀懂白城的生態之歌。
當前,白城市在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正積極推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以向海、莫莫格濕地為核心,加快打造低干擾、高體驗的生態旅遊模式。在杭州浙江美術館展覽期間,白城市文廣旅局與嘉興市文廣旅局簽署文旅互促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兩地將在客源互送、精品旅遊線路共建、文旅品牌聯合推廣、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等核心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在吉浙對口合作的框架下,浙江省將深化與白城市在文廣旅領域的資源共享和遊客互送,推動“生態白城”文旅品牌走向全國。
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精品,更是白城人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宣言。更多攝影和美術作品將於10月在長春進行展出。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欣賞部分作品,了解白城在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交響曲中譜寫的新篇章。(記者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