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0余個生態監測點位織就吉林生態“保護網”
來源:吉林日報  |  2025-10-31 12:25:25

  10月30日,吉林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成效新聞發佈會召開,系統介紹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全省已建成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生態五大要素的監測點位8700余個,各領域監測佈局持續優化,“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不斷織密,如同為吉林生態環境裝上“千里眼”與“順風耳”,實現環境變化實時感知、精準捕捉。

  在各領域監測佈局上,吉林呈現多維度升級態勢:大氣領域構建起“省-市-縣-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同步配套大氣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網,設有126個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1個長春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重點城市還配備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組分自動監測站,實現大氣污染精準溯源;水環境監測覆蓋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等五大水系關鍵區域,布設214個手工監測斷面、12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55個新增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正有序推進,同時在松花湖等重點區域開展水生態試點監測,助力水環境與水生態協同保護;噪聲監測完成從“手工監測”到“全自動監測”的跨越,設置6800余個監測點位、137個噪聲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已在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官方網站實時公開,保障公眾知情權;生態領域布設623個生態樣地,覆蓋森林、草地、農田、濕地等7大生態系統,建成4個國家生態品質綜合監測站,初步形成“綜合監測站+樣地”的生態品質地面監測網絡,重點守護長白山、松花江等核心生態區域;土壤領域通過科學布設861個監測點位,動態掌握土壤環境狀況,為黑土地保護與土壤風險管控提供數據依據。

  “監測數據是生態環境管理的核心依據,數據真實可靠是底線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楊寧寧告訴記者,為確保監測數據準確權威,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打出“協同+監管”組合拳:一方面深化與省氣象局合作,圍繞環境空氣品質預報、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強化聯動,通過跨部門協作提升監測預警精準度;另一方面,依託全國排污許可管理平臺、全國污染源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對全省重點排污單位開展常態化核查,同步開展現場檢查與比對監測,每年組織對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監督檢查並公開通報結果,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各類數據造假行為,切實維護監測數據公信力。(記者 劉姍姍)

編輯:蔣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