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江新區不斷增強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2020年以來,鎮江新區把綠色生態發展作為新區“三高一爭”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從源頭管控、産業轉型、生態修復等方面著手,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助力在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上“跑起來”,為長江大保護貢獻力量。
源頭治理 ——“痛點”變亮點
把解決長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積極回應群眾所急所盼,通過對污染源的有力治理,切實把影響生態環境的頑疾痛點整治成為綠色發展的新亮點。
嚴打破壞長江生態違法問題。率先在全市完成整治並銷號全部27個市級兩違三亂清單項目;全面排查域內非法碼頭,限時拆除8座碼頭並復綠,順利通過省市檢查組驗收;開展長江水域打擊非法採砂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拖離採砂船隻14艘,處理非法採砂船隻5艘,銷毀非法採砂設備500余噸;強勢推進長江禁捕工作,張貼警示牌120余處,出動禁捕人員200余人次,累計清理違規漁具60余處,查處非法捕撈案件3起,初步實現新區39公里長江岸線“四清、四無、三不”目標。
全面深化“河長制”扮靚水環境。壓實“河長制”工作,實行“一河一策”治理策略,努力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總長4.78公里的祁家港徹底告別“黑臟臭”,成為鄉村環境的特色亮點,並申報了江蘇省農村生態河道,丁卯四明河、張許河總體達到消除黑臭要求。持續推進丁卯團結河、大港河、大路吳沙河等骨幹河道治理,啟動河道疏浚工程、系統推進雨污混流排口整治,確保水面清暢、水質達標。
借助“7+2”民生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對群眾家門口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提升,繪就最美生態底色。2020年1月至8月,新區22個行政村的231個自然村全部通過了市級驗收組的銷號評價,達標率100%;對太平河周邊的姚橋興隆、儒裏等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實施治理,目前完成約95%,預計2020年年底完工投運。
倒逼創新 ——“危機”變轉機
鎮江新區以長江大保護、生態優先的理念倒逼産業轉型升級,把淘汰落後産能“危機”轉化為轉型升級契機,不斷推動園區産業向精細化、綠色化、循環化邁進。
關停整治污染企業。結合“四個一批”,累計關閉化工、電鍍企業 32家,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20噸,氨氮2.5噸,二氧化硫115噸,氮氧化物85噸;完成太白化工、華科電鍍、大東紙業、港務集團和金東紙業5個長江直排口改造工程,第二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預計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累計減少廢水排放200萬噸,預計削減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160噸,氨氮20噸。
創成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併入選國家級綠色園區,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實現循環化改造全覆蓋。江南化工實施4000噸/年氣相法白炭黑聯産2.5萬噸/年三氯氫硅項目、甲基氯硅烷單體副産品綜合利用項目等2個循環化改造項目,在經濟效益雙提升的基礎上更兼顧了安全環保;東普化工的硫磺制酸餘熱回收綜合利用,運行期間年節約蒸汽約64萬噸,年節約電量約4900萬kwh,其生産的酸、鹼、鹽、氫氣、氧氣等基礎化工原料,則通過管輸直接供給園區內化工企業,降低了物流費用、能量損耗。
鎮江新區連續4年成功舉辦國際低碳大會,智慧製造、太陽能電池、高效光伏組件等一批合作項目簽署落地,低碳城市發展“鎮江指數”等一批低碳領域重要成果相繼發佈,在國際國內取得了顯著影響力。中聯達通廣與鎮江新區通過PPP合作方式,展開覆蓋全市的“一城網四通道”加電站網絡的建設和運營,組建一個全城性的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以鎮江為樣板推動新能源車發展。
“止血縫針” ——生産線變生態線
按照省水利廳江堤達標建設和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規劃的要求,實施大路姚橋長江幹流堤防提升工程,將原來攪拌聲、吊機聲不絕於耳,物料、瀝青罐隨處可見的長江江堤進行改造提升,進一步美化綠化,打造成為江邊一道令人嚮往的江灘漫道風光帶。
按照百年一遇的標準對江堤實施全面整治,對堤線進行優化,優化後主江堤長25.439公里、港堤1.01公里,改造穿堤涵閘和排澇泵站28座;實施長江護岸工程,完善管理設施,完成3.28公里拋石護岸工程項目;投資6000萬元對長25公里多的長江岸線進行生態修復,大力實施沿江綠化、節點小品、道路美化亮化等工程,濱江景觀帶已初具雛形。
從沙塵漫天、臨江不見江到“長江萬里清”,鎮江新區通過統籌推進産業升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等一系列努力,讓長江沿線“水美岸美産業美”成為共識。當前,鎮江新區適時出臺了《水利空間規劃》,在長江岸線的規劃使用上做好頂層設計,在嚴把涉水工程項目,積極做好河湖水質達標提升、水域岸線有效管控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生態修復,對岸線進行復綠,努力把長江鎮江新區段打造成“最美岸線”。(新華日報 作者 高濤 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