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三河閘 水利一創舉
來源:新華日報  |  2020-11-16 09:16:01

  原標題:一座三河閘,水利一創舉

一座三河閘 水利一創舉

淮河第一閘—三河閘。

  千里淮河源自桐柏山,匯于洪澤湖,並由此南連長江、東歸大海。洪澤湖是明代為保障運河漕運,故意抬高湖泊水位而形成的,在某種意義上可算作運河水利工程,洪澤湖大堤還在大運河申遺成功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點。位於洪澤湖東南角的三河閘,是淮河入江的第一道閘門,總長697.75米的閘體像一條長龍橫臥洪澤湖口,它是新中國成立後水利工程的一大奇跡——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了16.4萬名建設者,調動32萬噸物資器材,僅用10個月時間就建成使用,是中國水利史上的一大創舉。

  三河閘共有63個閘孔,每個閘孔凈寬10米,使用捲揚機啟閉閘門,就可以調節洪澤湖入江的水量。三河閘的門墩上架設了公路橋,雙車道凈寬7米。車行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閘內湖水水位比閘外河道水位高出4米左右。洪澤湖呈淺碟形,如果沒有這道閘,洪澤湖面積將大大縮小,防洪、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環保乃至南水北調的功能也會大為削減。

  三河閘所在的位置,曾經是清代的“禮”字壩。當時在洪澤湖大堤上建有“仁、義、禮、智、信”5座減水壩,一旦洪澤湖水位過高,減水壩就會開閘泄洪,以保障洪澤湖大堤的安全。因壩下原有三道泄水引河,“三河”即由此得名。實際上,洪澤湖是一座懸湖,它的湖底比大堤東側的裏下河地區高出4—8米,防洪壓力極大,湖邊的減水壩也是屢毀屢建,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正高級工程師張友明作過統計,洪澤湖大堤上的減水壩先後有26座之多,“仁、義、禮、智、信”5座壩的位置也多有遷移。

  “三河閘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751年。那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洪澤湖大堤上視察,河臣奏報原來的5座減水壩多數已失去功能,申請恢復五壩建設,‘禮’壩就是其中之一。100年後的1851年,‘禮’壩被洪水衝決,堤後被衝出的大塘就是今天的月亮湖,洪澤湖向南的入江水道正式形成。新中國成立後治理淮河水患,1951年毛澤東主席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第二年三河閘開工建設。”張友明説,“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調集全國資源興建三河閘,整個工程造價2608萬元,共完成土方939.5萬立方米,混凝土5.15萬立方米。1953年7月26日三河閘舉行放水典禮,水利部部長傅作義等為大閘剪綵。直到今天,三河閘仍然是淮河上規模最大的節制閘。”

  建三河閘,新中國調集了多大力量?一本出版于1954年的《三河閘通訊報告集》真實記錄了當時的情形:

  “建築三河閘工程的30萬噸器材,來自8個省份和好多大城市,最遠的來自7000里外的內蒙古。蒙古族兄弟為了支援這個偉大工程,爬上終年積雪的深山,把巨大的松樹砍伐下來。採石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峭壁,炸開山頭,再把它打成合乎規格的石塊運到山下。運輸器材和物資的交通工具,有現代化的火車、汽車、輪船和一萬多條來自浙江、山東、安徽、上海、蘇南和蘇北的帆船、木船。”

  三河閘建設全程處於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上馬三河閘工程,為的是解決淮河水患以及保障裏下河地區1萬多平方公里上人民的生命安全。按照英美等國的建閘模式,閘基要打樁,但主持三河閘設計的沈衍基主張使用無樁基礎,可以省時省工省經費。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實地勘察後,寫出報告介紹無樁基礎的經驗,幾位剛出學校不久的年輕技術人員經過週密計算,解決了無樁基礎不均衡沉陷的難題。

  新華日報社攝影記者曉莊于1953年5月前後曾花了半個月時間拍攝三河閘和它的建設者們。近70年後的今天,她仍然記得工程建設場面的壯觀,“那年我19歲,以前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人工建築,從取景框裏看去,到處是密密麻麻的人,他們日夜施工,工地上永遠一片鼎沸。到了晚上,照明使用探照燈,從住地遠遠望去,黑暗中的那片亮光特別醒目,給人熱血沸騰的感覺。”

  在曉莊的鏡頭裏,鋼板從上海用船運來之後,立刻就被安裝到閘門上,這片鋼板還在安裝,旁邊那片剛裝上的鋼板就在刷防銹漆,人們一分鐘都不敢浪費;照片裏出現了一排排在“鐵軌”上奔馳著的運料斗車,實際上這些軌道是用一根根竹子接起來的,人們用這樣的土辦法加快施工進度;工地外常常有一群群圍觀者,他們是來自裏下河地區的老百姓,知道修建三河閘關係著裏下河的安全;開閘典禮上,17歲的高秀英被獎勵了一頭耕牛,因為她創新挖土方法創下勞動新紀錄……

  三河閘建成運行後第二年,就經受了1954年洪水的嚴峻考驗,它的設計流量為8000立方米/秒,實際泄洪量卻達到10700立方米/秒,蘇北裏下河地區在特大洪災中躲過一劫,這是自明代萬曆年間洪澤湖形成以來的頭一回。

  新中國成立以後,洪澤湖大堤再沒決過口,隨著二河閘、高良澗閘、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成,洪澤湖水患基本消除。2016年,三河閘完成了第四次改造,更換了已使用60多年的啟閉機,繼續屹立在洪澤湖口,發揮著蓄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三河閘以年均200多億立方米的泄洪量,被永遠載入中國水利史冊。(新華日報 記者 王宏偉)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