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保潔 讓城市更美麗宜居
來源:新華日報  |  2020-11-23 09:34:42

  原標題:我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居全國前列 精細化保潔,讓城市更美麗宜居

精細化保潔 讓城市更美麗宜居

11月19日,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梧桐大道美景引人醉。 新華日報 記者 劉莉 攝

  最是一年秋好處,近日,南京、蘇州等地公佈“落葉不掃”景點。如何既為市民呈現落葉美景,又不影響環境、交通?這考驗著城市環衛保潔能力。新華日報記者11月20日從江蘇省住建廳了解到,江蘇省近年來大力提升道路保潔機械化、精細化水準,類型豐富的保潔車輛亮相街頭巷尾,“人掃+機掃”,進一步扮亮城鄉人居環境。

  “撿拾+應急”,助添落葉美景

  自11月16日至12月20日,蘇州推出20條“落葉不掃”景觀道,大多選擇在人行道或綠化地一側。在這期間,環衛人員會撿拾落葉中的垃圾。“我們要求加強對落葉景觀道路的日常巡檢,及時掌握落葉積存情況,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對部分落葉被污染及踩踏情況嚴重的,環衛部門將進行應急清理。”蘇州市環衛處作業監管中心科長顧岑霞説。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南京2020年在廣場遊園、道路、公園景區推出了42處“落葉不掃”觀賞點,園林、環衛部門工作人員採取“撿拾保潔”方式;遇雨雪大風天氣,將及時進行全面清掃,保證城市環境整潔和市民出行方便。

  “落葉不掃”以供觀賞,對城市環境衛生保潔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其“底氣”,就在於江蘇省多地近年來不斷提升環衛保潔水準的努力。“南京2020年主城區主幹道機掃率已達100%。”南京市城管局二級巡視員陳雷介紹,南京不斷完善機械化作業道路作業規範和品質標準,主次幹道採取清洗作業模式,背街小巷、慢車道、人行道採用水掃作業模式,做到路面無積灰、無積塵、無積水,整潔見本色,形成了“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作業模式,極大提高了保潔效率。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各地積極推廣使用環衛新能源車輛,5年來,全省共投入近100億元用於新增、更新環衛車輛,道路清掃保潔車輛總數近8000輛。截至目前,全省道路清掃保潔總面積近8億平方米,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92.5%,這一水準居全國前列。

  “人掃+機掃”,路面保潔無死角

  精細打造有品質的城市環境,全省多地下足了功夫。

  “南通全面開展道路分級保潔管理,強化主幹道保潔,推行‘六無六凈’和‘115’標準,即視野範圍內無垃圾、無積水、無污跡、無雜物糞便、無泥沙石屑、無牛皮癬,路面凈、路牙凈、井箅子凈、樹穴凈、綠化帶(地)凈、墻根凈;積塵量在1克/平方米以內,垃圾滯留不超過15分鐘。”南通市城管局副局長張小青説,此外強化對特殊區域的保潔管理,實行“一路一策”。比如,對油污區域及口香糖、牛皮癬等頑固垃圾採用高溫高壓沖洗設備,對路邊停車區域採取沖洗、保潔員推水和刷洗縫隙組合作業,等等。

  東大街是宿遷市區一條背街小巷,兩側開著很多小餐館。11月19日上午,新華日報記者看到幾名環衛人員正開著小型沖洗車清洗路面。“餐館多,路面常有油漬,我每天開著沖洗車沖洗十多次,邊邊角角都要打掃乾淨。”環衛工徐金標説。該條街巷配備了“城市勤務兵”車輛編組、高壓清洗三輪車等小型機械化作業車輛,全天候進行巡迴保潔,確保巷道路面無積塵、無裸露垃圾。

  宿遷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永介紹,目前宿遷市轄區凡能車掃的地方均實行車掃。同時,全面推行“車車”“車人”等組合式作業方式,採取“高壓沖洗+洗掃+吸塵+人工清洗”的深入作業方式,不定期對城區道路實施“深度保潔”,真正把保潔作業“細”在過程中。

  重規劃強保障,環衛持續發力

  “我們要將環境衛生工作納入美麗江蘇建設的大戰略中予以統籌謀劃、作為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予以推進落實。”省住建廳總工程師施嘉泓在11月19日召開的全省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暨城市公廁長效管理現場會上説,目前一些城市還存在管理不平衡、設施不齊全等問題,部分城市精細化保潔力度不夠。

  省住建廳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環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要求各設區市加快編制本地區“十四五”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我省要求各地城管部門推動將環境衛生建管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將環衛工人工資作為重要的作業成本予以核算,加強環衛工人權益保障,確保一線環衛職工月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10%,切實增強環衛工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各地將繼續加大背街小巷保潔力度,推廣使用小型機械化清掃設備。同時,加強重污染天氣道路揚塵控制,加大清掃保潔頻次,有效控制路面揚塵污染,保障城市道路常凈久潔。

  與此同時,江蘇省將對照“重點領域環衛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10%”的目標,建立環衛車輛基礎數據庫,重點針對輕型以下環衛車輛制定年度更新計劃,助力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新華日報 記者 白雪)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