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構建地下“生命線” 告別“馬路拉鏈”
來源:南京日報  |  2020-12-23 09:25:45

  原標題:我市未來將形成“二環六射”綜合管廊格局 構建地下“生命線”,告別“馬路拉鏈”

南京構建地下“生命線” 告別“馬路拉鏈”

工人正在位於江寧開發區空港片區的越秀路綜合管廊內施工。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為解決“馬路拉鏈”的城市痼疾,近日,江蘇省住建廳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再次強調,“新建道路原則上5年內不得開挖,大修後城市道路3年內不得開挖”。 

  在南京,隨著地下綜合管廊的不斷延長,這一痼疾正逐漸得到有效解決。 

  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市建委了解到,到2020年12月,全市已建成9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在河西、江北新區、江心洲、南部新城等處已有近30公里投入運營。 

  守護“生命線”,南京綜合管廊5年“長”到90公里

  水、電、氣、交通、通信管線是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生命線”,它們大多數埋在地下。車輛碾壓、道路施工、管線老化,都會讓“生命線”成為“生病線”,一旦出了問題,就得佔道開挖維修。 

  由於管線分屬單位不同,時常造成道路反復開挖,給市民生活帶來干擾。如果碰上野蠻施工,挖斷管線,造成水漫馬路、局部停電、燃氣泄漏,危害更大。 

  早在2002年,南京就探索建設聯合通信管溝,2009年建成第一條電力隧道。2010年開始,南京在浦口新城、河西新城等新開發區域系統建設市政綜合管廊,到2015年共建成約20公里,其中,河西8.9公里綜合管廊于2014年率先投入運營。2016年,南京成為江蘇省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

  5年來,全市綜合管廊長度由20公里“長”到90公里,麒麟科創園、江寧上坊、高淳、溧水均有開工建設。目前,南京的綜合管廊規模在全省位居首位。 

  告別“馬路拉鏈”,河西、江北嘗到“甜頭”

  河西是市政綜合管廊的先行者,已經運營了6年。地下綜合管廊位於江東南路、平良大街(黃河路)、天保路、保雙街地下,構成三縱一橫的“豐”字形系統。當初,道路與地下管廊同步建設,避免了二次開挖。目前管廊已經納入熱力、電力、通訊、給排水、有軌電車信號五大類十多條市政管線。 

  南京日報記者在天保街看到,道路歷經多年雖有些陳舊,但遇到管線維修,均通過中分帶進入地下管廊,減少了對周邊交通的干擾。 

  江北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在各類地上建築尚未開發之前,就配合道路、地下空間、軌道交通等建設,同步推進綜合管廊。2016年,一期約10公里管廊建成,自來水、通信和10千伏電力管線相繼入廊。二期全長53.41公里,到目前已建成26公里。2020年7月,10公里110千伏和220千伏高壓線入廊,電纜總長度120公里,規模在全國數一數二。 

  完成環境整治的浦濱路現在已是景觀大道,綠化帶中就隱藏著綜合管廊的入口。需要檢修時,打開蓋板,通過升降系統即可進入地下。在示範段浦輝路,地面看不到一個井蓋,空中也沒有一根電線。 

  經初步估算,江北新區綜合管廊的投入運行,可直接釋放土地空間2000畝,釋放土地價值500億元。 

  加快管線入廊,發揮綜合管廊最大價值

  綜合管廊建成後,只有將城市中的各類管線集中納入,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但從目前已建成的綜合管廊看,存在入廊率不是很高的問題。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制約管線單位入廊的主要因素在於費用。管線入廊需交納入廊費和維護管理費,有些管線單位認為自己已經埋好管線,沒必要再花錢重新入廊。

  目前,除部分道路快速化改造配建的管廊外,大部分管廊由各區、各板塊自己負責,造成各建一塊、各管一塊的現象。部分管廊分佈零散,不成體系。尤其是“空中蛛網”“馬路拉鏈”現象較為嚴重的老城區,因為條件限制,綜合管廊建設推進難度較大。 

  針對管廊建設中的問題,南京近年來不斷探索實踐。近期,由市城建集團出資設立的南京智慧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市政府授權,成為城市級智慧管廊解決方案提供商。管廊公司依託統一的地下綜合管廊信息管理平臺對城市內部存量管廊實現集約化、智慧化運營與維護。 

  “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紫東管廊建設

  “十四五”期間,南京市將重點推進紫東地區管廊建設。在最新的紫東核心區綜合管廊及管線綜合規劃修編初步成果中,共規劃綜合管廊約40公里,基本實現主次幹道全覆蓋,覆蓋率超過80%。 

  近期,紫東將緊密結合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地下空間建設同步實施綜合管廊,東流、孟北中心通過一支兩纜加強聯通,讓中央活力區地塊服務全覆蓋。 

  “十四五”期間,南京市將合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如採用裝配式,提高管廊建設效率、節省建設成本。老城採用暗挖法代替開路明挖法。在新建設區域加快建設綜合管廊的同時,結合環境改造、桿線下地等,積極推進纜線管廊建設在老城破局。小西湖歷史風貌區依託城市更新,在狹窄街巷創造性地建設了數百米“微型管廊”,提升了老城區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也為在其他區域建設管廊提供了啟發。

  未來構建681公里“二環六射”綜合管廊大格局

  市建委建設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推動綜合管廊建設是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的必然選擇。南京于2016年制定《南京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總體規劃》,明確到2020年建成66公里,遠期建成681公里的總體目標。目前,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全市點線面相結合的地下綜合管廊體系已初見雛形。 

  在全市的管廊總規圖上,記者看到,未來的南京地下幹線管廊將形成“二環六射”格局。“二環”,即江南環和江北環。江南環圍繞龍翔大道、揚子江大道、燕江路、燕恒路、恒廣路、繞越高速公路、東麒路、宏運大道形成閉環;江北環圍繞三橋連接線、濱江大道、萬家壩路、浦珠路、星火路、沿山大道形成閉環。江南、江北各自獨立運行。在“二環”的周邊,將形成棲霞大道、疏港大道、寧杭高速、江北大道、浦烏路等不同的放射幹線管廊。 

  除了幹線管廊,南京還規劃了江北核心區、燕子磯新城、軟體谷、仙林副城、湯山、江寧上坊組團等28個適建片區,建設干支混合管廊、支線管廊和纜線管廊。(南報融媒體 記者 何鋼)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