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融長三角 接軌大上海
來源:新華日報  |  2020-10-12 09:20:20

  原標題:蘇北唯一列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鹽城:深融長三角 接軌大上海

深融長三角 接軌大上海

深融長三角 接軌大上海

世界自然遺産黃海濕地。 鹽阜大眾報供圖

  雙節長假,鹽城19家重點景區接待遊客420萬人次,旅遊收入同比增長45.1%,大豐荷蘭花海、黃海森林公園、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灘塗濕地等網紅打卡地,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上海和蘇南的遊客。

  紅火的旅遊業是鹽城深度融入長三角、共享長三角一體化成果的一個縮影。作為我省蘇北唯一列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鹽城,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從戰略規劃、交通銜接到産業配套的方方面面,深融長三角、接軌大上海。

  抓住“上海核心”,承接上海輻射

  “深度融入長三角,鹽城要聚焦‘接軌上海’這個核心,努力實現‘上海總部、鹽城生産’‘上海需要、鹽城配套’‘上海成果、鹽城轉化’‘上海市場、鹽城供給’。”9月11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領銜督辦該市政協重點提案“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時強調,“接軌上海、深耕長三角”是事關鹽城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要爭取更多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列入上海“十四五”規劃“盤子”。

  上海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以上海為中心的發展輻射軸上,一直是以西北向的滬寧、西南向的滬杭為重點,近年來隨著跨江通道建成,向北的滬鹽和向南的滬甬逐漸形成新的優勢。鹽城是上海北向發展軸上的重要城市,向北連接連雲港、青島,向南經南通接上海,承接上海的輻射條件日益改善。

  而在情感上,鹽城與上海有著難以割捨的血脈親情。曾經,十萬上海知青在鹽城揮灑青春和汗水,鹽城已成為他們心中無法割捨的第二故鄉。今天更多滬鹽互動精彩演繹。在鹽城,上海有一塊307平方公里的“飛地”——與我省合作共建的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集聚了臨港集團、光明集團等龍頭企業,滬蘇浙合作的正泰新能源項目開工建設。這裡成為承接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産業轉移的重要載體。

  最近,上海提出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與上海同向同軸、借力升級,鹽城聚焦接軌上海這個核心堅定不移。戴源説,對鹽城而言,對外開放集聚資源,一個方向是韓國,一個方向是上海,這是“十四五”的重點。

  鹽城與韓國經貿人文交流廣泛,建有中韓FTA合作框架下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級平臺——中韓(鹽城)産業園。依託中韓(鹽城)産業園,鹽城做好中日韓東亞的小循環,責無旁貸,且機遇無限。

  而對於上海,鹽城還要有更高遠的眼光,抓住“上海核心”的同時,放眼整個長三角。今年上半年,鹽城新開工億元項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就有106個。今年底,鹽通高鐵將貫通。這條高鐵連接起青島和上海,在黃海形成南北向城市發展帶,鹽城是重要節點。過去沿黃海城市北起青島、煙臺,南到寧波,都各自以向西溝通為主要方向。現在,這條城市帶集港口、航空、公路、鐵路等於一體,現代化交通體系已經形成,鹽城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生態好空間大,鹽城優勢資源

  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長三角地區,世界自然遺産黃海濕地20多萬公頃的濱海濕地與發達的城市經濟融合共存。這裡有我省乃至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

  “生態好是大自然對鹽城最深情的饋贈,也是鹽城最大的優勢之一。”鹽城市市長曹路寶説,在全面融入長三角的過程中,鹽城將堅定不移地把生態好、空間大、農業強等獨特的優勢,轉變為差別化競爭力。

  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不僅吸引了大批長三角的遊客,還是鹽城綠色發展的寶貴財富。鹽城構建跨區域生態治理體系,提出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生態鏈建設的構想,加快中韓自由貿易區和中韓(鹽城)産業園建設,構建起從江蘇到黃海沿海各省,再到韓國、日本的跨區域生態協同保護格局和區域綠色經濟佈局。同時主動對接上海的康養産業品牌資源,發揮濕地自然遺産、黃海森林公園等綜合效應,在鹽城東臺共建長三角地區高端康養基地。

  空間大,使鹽城具備承載重大項目的良好條件。鹽城全市陸地面積1.69萬平方公里,面積接近三個上海,是蘇錫常土地面積的總和。在沿海地區擁有51萬畝鹽田,均為成片建設用地,有長三角地區最大、最具潛力的後備土地資源。依託深水良港、河海聯動和成片建設用地,鹽城舉全市之力規劃建設濱海港工業園區,該園區跨濱海、響水兩個縣,規劃面積616平方公里,是一個跨區域聯動發展的城市新功能區,有望成為鹽城的“浦東新區”“江北新區”。

  鹽城還是長三角中心區唯一農業總産值超千億元的城市,對全國的貢獻可以概括為“11223”,就是以佔全國0.64%的耕地面積,生産了全國1%的豬肉、1%的糧食、2%的水産品、2%的蔬菜和3%的蛋類。鹽城還是全省唯一百億斤産糧大市,常年種植糧食面積1470萬畝左右,去年糧食産量712.3萬噸,可以滿足全省一半人口的糧食需求。今年,鹽城夏糧總産256萬噸,生豬存出欄數均居全省第一,不僅把自己的飯碗端穩端好,也為長三角消費大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優質農産品。

  這些年,鹽城通過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的“一區三基地”建設,打造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尤其是鹽城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産品,被端上了滬上人家的餐桌。上海農産品消費“胃口”巨大,如今上海市場銷售的農副産品約10%來自鹽城,鹽城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37個,佔上海建成總數的近一半,年銷售額突破330億元,成為上海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和“奶瓶子”。

  集聚重大項目,産業聯動發展

  在“飛地”紐帶的連接下,鹽城與上海從農産品保障不斷向産業聯動縱深拓展。置身於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群的新坐標,汽車、鋼鐵、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鹽城四大主導産業的發展脈動,無不緊貼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

  寶武鹽城綠色精品鋼基地項目,是環保、智慧、效率全方位領先的世界級“未來工廠”,是鹽城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加快推進“兩海兩綠”取得的重大成果。今年1月,戴源率隊赴上海拜訪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就雙方共同在濱海港工業園區佈局建設的2000萬噸級規模的綠色精品鋼項目,進一步推進在港産、港口、港城等領域的投資與合作。項目一期産能規模800萬-1000萬噸,投資500億元。3年左右完成項目建設,將建成集碼頭、煉焦、煤氣利用綜合發電機組、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

  産業強市,列鹽城“三市戰略”之首。9月7日,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在鹽城開幕,搭建起海內外能源領軍企業、行業領袖和高端智庫合作交流平臺。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鹽城集聚國家電投、華能集團等一批行業龍頭,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佔全國近1/2、全球1/10,全市每使用100度電就有60度來自新能源發電,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和綠色能源城市,為長三角地區提供可持續的綠色清潔能源。

  鹽城還積極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科創資源,拓展“研發飛地”平臺功能,在上海成立國際科創中心,推動鹽城企業的研發中心設在上海、研發成果用在鹽城,共享長三角創新資源,推出人才政策“新十條”,集聚更多高端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並從降成本、強服務、樹誠信、治頑症四個維度發力,落實24項政策舉措,吸引投資、集聚要素。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強的區域帶動和示範作用,鹽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將聚焦‘一體化’的核心內涵,緊扣‘高品質’的目標取向,主動作為、大膽突破,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佈局,以‘十三五’的助跑蓄力,推動‘十四五’期間起跳跨越。”曹路寶説。(新華日報 記者 卞小燕)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