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兩年躋身“全省高品質發展二十強” 南京市鼓樓區:瞄準“四個全域”再出發
54平方公里的土地集聚百餘家省級機關單位,放眼江蘇所有區縣,像南京市鼓樓區這樣的政治首位度極為少有,經濟社會發展也被賦予了特殊意義。與此同時,破解空間、人口等特大城市的要素難題,是作為南京中心城區的鼓樓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長期挑戰。
構建新發展格局,鼓樓區正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致力“全域首善、全域創新、全域美麗、全域幸福”,奮力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江蘇實踐中扛起首善擔當。
“鼓樓老字號短視頻快閃”“shopping在鼓樓”“HiGo十月 尋味鼓樓”……近兩年,圍繞鼓樓區定制的抖音挑戰賽越來越多,這是新媒體巨頭落子的紅利,更是鼓樓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置身南京創新名城坐標係,鼓樓區加快建設“創新名城引領區”,在20所高校、120家科研機構、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教富礦”上“深挖一鍬”,做好校地融合大文章,近30萬平方米的硅巷載體,在環南京大學、環南京工業大學等區域誕生。
在培育科技型企業過程中,鼓樓區構築起梯次矩陣,為不同階段的企業定制“成長營”“加速營”“躍升營”,分批次服務指導。近兩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平均增長率超60%,創成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19家。
南京著力打造以“雙循環”為支撐的高能級城市,對於鼓樓區而言,首要破解的是空間瓶頸。2020年11月18日,鼓樓區發佈幕府創新區産業規劃,將在鐵路以北地區鋪展“一軸三帶四核”的城市骨架,佈局“2+1”産業體系,新增180萬平方米載體,發展視野由此打開。
擦亮“美麗古都示範區”的底色,鼓樓全力辦好“中心片區創新發展和環境品質提升”這件大事,近年來先後投入超億元,重點整治312條背街小巷和市政道路,並改造建設一批沿街立面、老舊小區。南秀村7號小區等悄然蝶變,涌現出一批“口袋公園”。
全域幸福,生態為底。金川河寶塔橋斷面、外秦淮河三汊河斷面達Ⅲ類水,草場門大氣國控點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濃度同比下降52.5%……鼓樓區把生態保護放在壓倒性位置,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在長江南岸,鼓樓區通過拆除、歸併碼頭,騰退出4.5公里的濱江岸線,新修的綠地公園、親水步道、景觀雕塑、市民廣場等一字排開,居民重回江邊。
高標準辦好民生實事,鼓樓區連續15年由人大代表投票決定為民辦實事項目,去年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進擊“江蘇最好、全國首善”的高水準教育現代化強區,鼓樓區率先在南京市推進幼教發展共同體、小學集團化和初中發展聯盟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北上”。
讓居民在家門口看病,鼓樓區與10家三級甲等醫院共建醫聯體,建寧路、幕府山等一批社區衛生中心因此“強筋健骨”。鼓樓區還建成省內首家區級“時間銀行”,探索“互助式養老”新模式。
肩負為全國基層治理探路的特殊使命,鼓樓區持續推進“六化”社區協商新模式,基層協商治理“區域有特色、街街有品牌,社社有亮點”,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驗收。
突出黨建引領,鼓樓區委以迎接建黨百年為契機,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在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的同時,結合社區換屆工作,開展“六個一”行動計劃,強化社區黨組織和書記梯隊建設。
2020年,鼓樓區GDP達到172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萬元,超前完成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全面小康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影響下破難前行。
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高品質發展二十強”,鼓樓區正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區委書記劉軍表示,要牢記總書記賦予江蘇的新使命新任務,把握新時代中心城區發展規律和新經濟發展趨勢,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首善之區、幸福鼓樓”,在江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新華日報 記者 董翔 通訊員 吳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