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創新循環:多元投入、協作創新、價值共享
來源:央廣網  |  2021-02-04 15:36:34

  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中心,以人才和生態為本”,通過項目需求牽引實驗室組織和能力建設,沿著項目過程探索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圍繞項目目標吸引高層次研究人才。自2020年6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實驗室從産業需求梳理、科研協作組織、領軍人才集聚到創新生態構建等方面大膽探索積極創新並取得重要進展。

  截至2020年底,姑蘇實驗室走訪和接待眾多材料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和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系統蒐集面向産業未來發展的需求,凝練應用基礎理論問題和産業重大核心技術問題,遴選並完成一批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的立項。同時,姑蘇實驗室以科研項目為核心,圍繞項目技術突破需求搜索、發現和選拔人才,打造“高精尖”的人才梯隊和科研攻堅的人才“蓄水池”,已經建立起一支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佔比達93%的高端人才團隊。

  組織立項29個重大企業合作項目

  姑蘇實驗室將“堅持需求導向,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指導思想,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大重點業務方向,瞄準國家實驗室的目標,建設研發創新體系,從産業與企業未來的研發需求出發,從行業“卡脖子”技術以及國家戰略需求出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遴選符合未來産業與國家需求的科技研發項目。截至2020年12月底,共計與企業100余家展開了深入交流,組織立項企業合作項目29個,吸引企業研發出資6.27億元。

  來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投機構的代表與姑蘇實驗室組成項目審核委員會,從需求和問題出發,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行業未來發展需求和産業鏈安全需求為選擇基準,以“技術領域、創新鏈定位、可行性、需求價值、成果指標、項目預算和科研團隊”7個維度作為衡量標準,沿著實驗室主業務流程L2T層層推進並完成機會篩選、項目初審、立項評審、合同簽署。已簽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材料項目25項,佔項目總數的86%。項目合作企業中,行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科技領軍人才企業佔比67%。

  打造高水準創新人才團隊

  姑蘇實驗室以科研項目為中心,通過重大科研項目需求定向聚集和選拔人才,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彈性用人機制。通過伯樂推薦、校園招聘、高端獵頭、精英周、學術峰會等多元化的招聘渠道,吸引、整合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業的科研人才資源,打造“高精尖”的人才團隊和科研攻堅的人才“蓄水池”。

  截至2020年底,共收集博士以上簡歷1210余份,組織各類面試67場,共錄用190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176人,佔比93%。通過項目合作,引進來自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不同背景的高端人才,在姑蘇實驗室大平臺上實現學科交叉、協同作戰。

  實驗室以“貢獻”導向,以激發組織戰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全面打破“四唯”限制,打通實驗室戰略、組織KPI和個人OKR,將組織和個人績效貢獻與組織激勵、個體薪酬激勵和崗位晉陞直接掛鉤,及時激勵優秀人才快速成長,全面激發團隊凝聚力與戰鬥力,彰顯姑蘇實驗室科研創新生態的強大生命力。

  構建政産學研資創新生態

  姑蘇實驗室矢志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材料科學生態協作平臺。圍繞産業發展需求,在技術研發合作、平臺載體建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通過項目牽引,緊扣材料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産業發展需求,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和中科院相關研究所開展研發合作。 

  沿著實驗室業務發展的戰略主航道,以需求和問題為中心,開展“傾聽産業聲音·構建創新生態”、“2021年姑蘇實驗室産業技術研討會”等系列面向量子晶片、模擬計算等材料科學前沿領域的重要會議。在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姑蘇實驗室創建“姑蘇材料論壇”,打造高端材料科學交流平臺,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邀請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産業界的材料領域專家、學者分享創新經驗,展示創新成果。

  持續探索科研體制機制創新

  為聚集社會各方力量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姑蘇實驗室率先提出了“1+M+N”的多元投入科研協作創新模式,以企業投入(“1”)代表的真實需求為核心,匹配姑蘇實驗室經費投入(“M”),撬動資本市場杠桿投入(“N”),形成目標一致、功能互補的共同體,壓強投入並加速實現基礎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更進一步,姑蘇實驗室設計並實現的“開放知識産權共享”機制,以企業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知識産權的實施即可獲得所有權的模式,最大化激勵企業加速技術成果的研發品質、效率和産業化進程。

  直面科技經濟“兩張皮”痼疾,提出“組織支撐流程,流程支撐業務,一切為了突破”的指導原則,系統建立起“方向大體正確、技術成功突破、組織迸發戰力、生態價值共享”為代表的戰略、業務、組織和生態四維度PDCA閉環管理體系,驅動創新要素的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強化生態主體開放式聚合與協作式對接實現高品質價值發現與價值創造,以貢獻為依據進行價值評價,以利益分享驅動價值分配,在價值循環的驅動下實現政産學研資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協作共享,一起跨越“創新死亡谷”,實現重大基礎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央廣網 記者 景明 通訊員 張偉)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