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韌江蘇 中國樣板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2-08 09:48:30

  原標題:人均GDP連續12年全國居首,增速領跑東部沿海地區——強韌江蘇,中國樣板

強韌江蘇 中國樣板_fororder_7_副本

強韌江蘇 中國樣板_fororder_8_副本

  2020年,全球經濟出現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往事不堪回首”;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足以自豪。這一年,從全國到地方,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接二連三:全國GDP歷史性地突破100萬億元,在萬億級別計量上從兩位數變為三位數;江蘇GDP歷史性地突破10萬億元,在萬億級臺階上實現了大跨越;廣東GDP突破11萬億元,按美元計,達到1.61萬億美元,高於同期韓國1.58萬億美元的GDP,歷史性地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年增2.3%,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交出一份極不尋常的答卷。探究中國經濟“頂風破浪”的密碼,江蘇可為樣本。作為GDP規模僅次於廣東的經濟大省,江蘇人均GDP達12.5萬元,自2009年起連續12年穩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增長3.7%,增速領跑東部沿海地區,快於全國1.4個百分點。恰逢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果用兩個字概括中國經濟的特質,那就是“強韌”,而這在堪稱中國經濟重要壓艙石的江蘇身上體現得尤為充分。

  強 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規模和發展水準的綜合指標。對中國和江蘇而言,2020年GDP規模的歷史性突破,標誌著綜合實力均躍上了一個大臺階。

  2019年江蘇GDP已達99631.52億元,距離10萬億元僅差368.48億元,可以説“突破”只是“臨門一腳”的事,不過,“成如容易卻艱辛”,這“臨門一腳”能在2020年成功“打”出,殊屬不易、難能可貴。

  “經濟正增長”,或快或慢,在當今國人眼裏似乎已不言而喻。查閱《2020年江蘇統計年鑒》,自1975年起,江蘇GDP年年有數據,歲歲均增長,哪怕是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GDP增長趨勢也未曾中斷。但,江蘇如此,並不代表所有皆能如此。

  以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來説,本世紀以來的20年裏,其經濟已兩次衰退,2020年GDP預計下降3.5%,創1946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2020年,國家統計局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新方法,結合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重新核定了2019年全國各省份GDP數據,當年GDP“調”為負增長的省份達7個。

  回望10多年來江蘇經濟增長軌跡,增速高點形成于2006年、2007年,這兩年增速均達14.9%,而後逐漸回落,雙位數增長又持續5年;2013年起進入個位數增長區間。從2007年的14.9%至2019年的6.1%,回落幅度達8.8個百分點,乍一看,落差較大,但GDP增長的意義卻今非昔比。暫不論增長內涵隨經濟轉型升級而提升,就説增長的絕對量,2006年GDP較上年增加3120億元,而“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加6293億元,五年新增GDP相當於5.2個2020年揚州GDP,也就是説,近五年每年新增1個揚州的GDP。

  在規模基數較小、各種發展紅利多的年份,以兩位數增速高速成長;在總量規模漸大、瓶頸約束增多、結構調整加快的年份,以中高速穩步增長;即使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因素衝擊,仍能保持正增長,江蘇經濟如此數十年增長不止,除説明“好風憑藉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外,基於全面提升的綜合實力所展現的強大韌性,近年來給人印象尤為深刻。韌者,寧彎不斷也。強為韌之基,韌為強之果。沒有經濟“筋骨”的日益強壯,必不會有經濟超尋常、超預期的“破浪前進”。

  當然,GDP規模受人口規模、區域面積、經濟基礎、自然稟賦等多種因素影響,總量指標並不能完整反映綜合實力,必須輔之以人均數通盤觀察。2020年,江蘇總人口8070萬人,佔全國的5.76%,人口密度全國各省區最大,但人均GDP卻穩居首位;國土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1%,但GDP卻能佔到10.11%,反映江蘇單位面積産出的GDP明顯高出全國平均水準。這固然與江蘇地處中國經濟“五分天下有其一”的長三角地區這一區位優勢有關,也和江蘇的平原、水面佔比全國最大這一地理優勢有關,但,人的主觀努力因素所起作用也至關重要。1978年,江蘇GDP佔全國比重為6.8%,歷經44年不懈奮鬥,比重提升了3.31個百分點。

  按美元計,2020年江蘇GDP總量達1.49萬億美元,與韓國只差0.09萬億美元,繼廣東之後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也指日可待。在全球GDP超1萬億美元的18個經濟體中可排第13位。人均則超過1.81萬美元,已接近國際公認的人均GDP兩萬美元的發達國家“門檻”,足見江蘇GDP的“含金量”。

  區域協調發展是全國性發展命題。從全國範圍看,江蘇這一答卷的得分顯然較高。13個設區市個個是“奇兵勁旅”,共同鑄就了“蘇大強”。

  2020年,江蘇各地經濟取得重大節點性突破的消息同樣不斷:“領頭羊”蘇州GDP突破2萬億元,“全國最強地級市”名不虛傳;南京首次躋身全國經濟十強城市,加上蘇州,江蘇與廣東均有兩個城市入列;南通如願成為全省第四個GDP過萬億元城市,使得全省GDP過萬億元城市增至4個……2020年馳援湖北有力,讓“蘇大強”美譽驟紅網上,這靠的是實力——13個設區市均躋身全國百強城市。

  韌 內生動力生生不息

  江蘇GDP外在的增長不止,折射出內在的經濟增長動力的生生不息。解碼江蘇經濟的動力變化,其對全國的意義,如同解碼中國經濟對於全球的意義。

  眾所週知,實體經濟是江蘇的最大優勢。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41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江蘇列統的工業大類有多少?40個!江蘇是工業大省,工業經濟總量始終位於全國前三甲,2019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僅次於廣東,目前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製造業集群,産值約佔全國的1/7。在“無工不富”的年代,正是蓬勃發展的工業為全省經濟紮實奠基。而2020年GDP突破兩萬億元的蘇州,之所以能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扎堆的全國城市經濟十強榜單中穩佔一席,也與其擁有的“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地位緊密關聯。

  在全球製造業産出受累于新冠肺炎疫情而捉襟見肘之時,防控工作做得最好、復工復産最快的中國,其製造業優勢獲得了更大的釋放空間。所以,2020年工業數據在主要經濟指標中格外亮麗,順理成章。而這對於整個經濟恢復、信心提振極具標杆意義。

  2020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1%,這一增速與上年的6.2%基本持平,也就是説,當GDP增速回落2.4個百分點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幾乎沒有減弱。全國工業前五強省份排序,與GDP前五強排序一致,除江蘇外,廣東、山東、浙江、河南四省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5%、5%、5.4%和0.4%。江蘇GDP增速分別快於廣東、山東、浙江、河南1.4個、0.1個、0.1個和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則分別快了4.6個、1.1個、0.7個和5.7個百分點。以工業為重要核心的實體經濟,對經濟增長所發揮的扛鼎作用可見一斑。

  完整的産業體系、暢通的物流體系,使得中國製造的防疫産品、居家生活和辦公用品成為搶手貨,全國出口增長4%、進出口增長1.9%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此。作為中國外貿第二大省的江蘇,2020年進出口總額創下歷史新高,比2019年增長2.6%,較全國增幅高0.7個百分點,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3.8%。

  打開2020年江蘇出口主要商品統計表,全年出口額僅增長0.9%,出口額下降的商品比比皆是,但“出類拔萃”者也非常搶眼:醫藥材及藥品增長20.7%,塑膠製品增長20.4%,紡織製品增長50%,冰箱增長23.2%,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35.4%,電子技術産品增長10.8%。醫藥材及藥品、塑膠製品、紡織製品、電子技術産品的出口額分別為241億元、886億元、985億元、3213億元。金額較大的商品,出口增長還較快,這為整個出口年度正增長提供了堅強支撐。

  “東方不亮西方亮”“堤外損失堤內補”,這是一個發展均衡、內生動力足、“抗擊打”能力強的成熟經濟體抵禦重大挑戰時的應有表現。2020年,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當江蘇消費受疫情影響而“駐足喘息”、投資在高基數上微增0.4%時,外貿“挺身而出”足慰人心。

  由於經濟逆勢上揚的表現超出世人預期,中國市場的機會吸引了全球資本目光。2020年,中國吸引外商投資超過1630億美元,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江蘇堪稱中國經濟的“明珠”,格外受到外資垂青自不待言。按商務部口徑,2020年江蘇吸引外商投資達235.2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16.3%,保持全國第一。

  科技創新是江蘇最大的資源。以自主可控的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換代,由此而生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促進江蘇經濟如鳳凰涅槃般嬗變。

  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所形成的研發投入強度指標,是國際通用的反映科技投入規模和水準的重要指標。全國和各省份相關數據通常在年中由國家統計局發佈。日前,從江蘇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傳來信息,2020年,江蘇這一指標為2.82%,全年研發經費投入超過2800億元。從國內橫向比較看,2019年,江蘇研發經費投入額僅次於廣東,相差319億元,投入強度緊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之後,居全國第五位;用全球坐標考量,2018年全球研發規模最大的7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法國和英國,其中,韓國研發強度超過4.5%,日本、德國均超過3%。2015年江蘇研發強度為2.53%,“十三五”期間提高了0.29個百分點。別小看了這0.29個百分點,由於GDP規模不斷增大,去年經費投入規模較2015年多了千億元。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在不斷優化産業結構的同時,提升著江蘇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2020年,面對全球戰“疫”需求,中國製造業之所以給世人留下“似乎什麼都能生産”的印象,背後支撐除了門類齊全,當是逐年增強的研發投入提升了製造業的先進性。2020年,江蘇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和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分別達37.8%、46.5%,較上年分別提高5個、2.1個百分點,而2019年這兩大産業佔比較上年提升幅度分別為0.8個和0.7個百分點。在非同尋常的2020年,兩大指標的“進步”竟也非比尋常,盡顯經濟增長新動能之強勁。

  科技進步貢獻率指標,體現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2020年,江蘇這一指標達到65%,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十三五”累計提高5個百分點。

  從全國看,2020年,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領軍行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這兩個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16.9%、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54.1%,有力支撐了經濟較快恢復,江蘇這兩個行業的增速分別為15.5%、7.7%,支撐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樣顯著。

  謀 勇挑重擔探路前行

  “在改革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是總書記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站在新起點上,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為全國發展探路,江蘇任重道遠。

  正如省委書記婁勤儉所言,江蘇經濟發展快、體量大,但“快有快的問題、大有大的難處”,既有長期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一些問題,也較早遇到“發展起來的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擔負起解決問題的歷史責任。

  記得10多年前,一外省黨政代表團訪問江蘇,由滬入蘇,率團的省領導在講話中感嘆道:進入江蘇境內,感覺這就是小康。這是客人的由衷感受,畢竟江蘇全面小康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不過江蘇人心裏也明白,客人先看到的蘇南是全省發展最好的地區,而江蘇區域協調發展“得分”雖高,但南北發展水準差距大也是客觀現實。

  蘇北的宿遷市經濟規模全省最小,2020年GDP為3262億元,僅相當於蘇州的16%,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準的50%多。有分析認為,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程度高低,基本上是與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的距離成正比。雖然得益於20多年來持之以恒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江蘇地區之間差距不斷縮小,但新時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高水準和高品質邁進,也是不容回避的新課題。去年,江蘇已著手破題,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出臺了實施意見。

  “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2020年剛卸任工信部部長的苗圩6年多前的這句話至今振聾發聵。固然近些年來中國“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在一些關鍵的先進製造業領域有了顯著突破,高技術附加值、高利潤産品越來越多,但中國製造業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格局未變,由“大”而“強”的進程仍在繼續。“江蘇製造”邁向“江蘇創造”“江蘇智造”,同樣需要久久為功。

  紡織工業是江蘇傳統優勢産業,總量連續36年保持全國第一,佔比約20%。但就是這個傳統優勢産業,還存在著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産品核心競爭力不強、技術附加值低等短板,通過結構調整實現産業升級的任務艱巨。高端紡織,已被納入江蘇重點培育的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中。高端的行業應有高端的收入。但紡織行業的現實窘境卻是職工收入偏低,以至於招工難、留人難。據省財貿輕紡工會和省紡織工業協會的一份調查報告,目前全省紡織工人的工資水準只相當於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的約六成。透過工資這扇“窗”,可見包括紡織業在內的江蘇製造業進軍産業鏈高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儘管江蘇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日趨活躍,2019年近六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研發經費支出達2206億元,但全省缺少如華為這樣“舍得”將全部收入的一成多投入研發的世界級科技頭部企業。全國1/4的電子信息産品來自江蘇,但一般人卻感覺不到,部分原因也在此。華為一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就超千億元,規模居全球科技企業前列,對江蘇企業來説,即使如此“手筆”做不到,但如此“胸襟”應“學”得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然開啟,正因為前路坎坷崎嶇,才凸顯出江蘇為全國發展探路的時代價值。用新思想解放思想,補短板、鍛長板,“穩中求進”推動高品質發展,新時代江蘇實踐值得期待。(新華日報 記者 吉強)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