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今日開幕——在揚州,傾聽“花開的聲音”
揚州西大門、儀徵棗林灣度假區,230公頃(約合3500畝)的低丘、濕地,敞開了一扇美輪美奐的“地球之窗”。4月8日,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盛大開幕,來自全球的64個組織、城市和機構代表歡聚在此,用各顯其美的方式,共同演繹“綠色城市,健康生活”的時代旋律。
開幕式現場,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會歌、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歡快奏響,揚州市歌、著名民歌《茉莉花》熱情呼應。帶著對“揚州是個好地方”的憧憬,人們傾聽地球家園“花開的聲音”。
千年“姻緣” 牽動“美麗回訪”
此次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以文化為橋梁、園藝為紐帶,雲集了世界各地64個相關組織、城市和企業。世界竹藤組織、世界運河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以及包括奧爾良、佈雷達、羅馬、博洛尼亞、巴塞羅那、希俄斯、聖彼得堡等在內的歐洲城市,包括奈良、福岡、順天、曼谷等在內的亞洲城市,包括費城、安東尼奧、巴拿馬等在內的美洲城市及吉布提等非洲城市參與此次盛會。這些城市與揚州或因運河、“一帶一路”結緣,或在歷史上就有文化交往聯繫。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展位依舊實現“滿載”,足以顯現揚州在國際城市“朋友圈”中的影響力。此次博覽會,也被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AIPH)的與會嘉賓稱讚為中國城市“舉辦類似大型國際盛會的標杆”。
揚州這座城市從古至今開放友好的氣度,也成為此次博覽會成功吸引全球城市參展的重要因素。相關史料顯示,早在漢代,江都公主劉細君遠涉萬里,和親西域,在加深文化交往的同時,也帶去了蠶桑種子,促進了園藝的傳播。到了唐代,鑒真大師六渡扶桑,不僅傳經送寶,而且輸出了中藥本草、五穀和蓮子等,奈良的唐詔提寺至今仍然生長著源於揚州的瓊花、荷花。另一方面,伴隨歷史上的“商胡離別下揚州”,來自大食、波斯等地的安息香、乳香、丁香、沒藥等貴重藥材和天然香料等,源源不斷在揚州中轉,催生了當時世界最大的香料集散中心之一。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西渡入學求仕,在揚州留下20卷《桂苑筆耕集》。現如今,揚州堅守運河原點城市的擔當,牽頭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遺産,贏得了世界範圍內運河城市的普遍尊重,並成為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的永久駐地。國外參展組織和城市普遍表示,參加揚州世園會,是一次美好的回訪,並且期待在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讓城市間的友誼更為深厚。與儀徵市簽署友好交往城市備忘錄的希臘希俄斯,積極參加了此次揚州世園會。希俄斯市有2000多種花草,還有目前全球唯一生産琥珀色膠原樹精香的瑪斯帝雅樹。在國內運河沿線城市中,地處京杭大運河終點的北京以“同月共濟”為主題,表達了與揚州的同脈共情。
千余物種 唱響“美麗協奏”
在世界園藝史上,“中國印記”璀璨耀目,來自中國的植物在世界園藝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一些廣泛栽植的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例如源於中國的月季、杜鵑、牡丹、繡球、山茶、玉蘭、紫藤、蠟梅,還有銀杏、欒樹、水杉等,從早春到秋天,綿延不絕。
人類文明史的長河中,少不了世界範圍內的園藝交流互鑒史。千百年來,由海外引進的茉莉花、月桂、多肉、鬱金香、紫羅蘭、櫻花、雪松、池杉、梧桐等,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
這裡的每一座花園,都可看作是“世界植物的團聚”。
此次揚州“世園會”的舉辦,除了涵養兩年的江蘇展區(原省園博會)之外,僅國內、國際展區的1700畝區域,就新增了1160多個植物品種、27800多株全冠大樹、77萬平方米低矮灌木,其中開花種類達到50%以上。這些植物,因地因城而植,既兼收並蓄,又各顯其美。
“世園會”的南北主入口,有著特殊的迎賓禮儀。這裡設有“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的揚州市花瓊花花雕和四季山石盆景松。園內道路由外而裏,分別以香樟、銀杏、無患子作為行道樹,樹下選用3—4種繡球、三角梅等觀賞花卉。一路一景,景隨人移。
12個國內外公共景觀區,是植物一展身手的主要舞臺。亞洲木作花園的造型松、歐洲方塊花園的多彩花卉、非洲木刻花園的沙生、旱生植物、南美洲木舟花園的藤蔓植物、生活園藝區的粉白色地被白花園,各具特色。
月季,自18世紀從中國傳入歐洲後,與當地薔薇雜交為“月月紅”,從4月到12月都能開花吐芳,被譽為“花中皇后”。揚州“世園會”受世界月季聯合會委託,專門設計了以“愛與和平”品種命名的月季專類園,集納了全球獲得大獎的金牌月季。藤本、樹狀、地栽,花瓣狀花架、花冠式花亭、心形花廊,多手法、多形式展現,由外向內,像一支歌曲從低向高漸入佳境,直抵和平鴿中心雕塑。
作為“世園會”的“規定動作”,國際園藝大賽一直是重頭戲。從4月份開始,包括插花花藝、品種月季、品種芍藥、園藝微景觀、盆景和荷花在內的6檔花卉大賽,將吊足園藝愛好者的胃口。與此同時,聚焦果、蔬、茶、花四大園藝門類,展示全省農業新優品種、優質資源、産業成果的江蘇主題活動,也將精彩亮相。植物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精神價值,都將借助豐富的花事、賽事得到形象揭示和生動演繹。
守正創新 踐行可持續利用理念
美麗、和諧、包容、共生……園藝,承載著人類對於理想生活的幸福追求。一方面,千年冶煉、守恒如一,經典薪火相傳。中國館的“園萃芳華”集錄著雨花瑪瑙、奇峭崖柏、雙面刺繡、氤氳茶藝等經典非遺;碧雲民俗文化村的“揚州·慢生活主題展”,以活化的方式呈現了揚州漆器、謝馥春化粧品、廣陵古琴、雕版印刷、揚州盆景以及揚州清曲表演、揚州早點、炒飯等傳統技藝,將園藝生活賦予精緻、典雅、怡情養性的品質;另一方面,在以“綠野仙蹤”為主題的上海園中,人們會驚喜地發現“綠蹤峽谷”中隱藏著億萬年前的苔藻、蕨類桫欏等與恐龍同時代的原始植物,啟迪著人們不忘生命最初的家園——大海。而一排枯亡直立、被野生藤蔓纏繞著的樹陣,寓意著對植物生死命題的思辨,這個稱為“綠思”的景點直叩靈魂,提醒著人們“保護自然生態責無旁貸”。
善待自然,珍惜環境,恰恰是揚州“世園會”的重要準則。為了減少現場施工的垃圾和污染,拼裝式、可拆卸的綠色營造技術第一次在“世園會”中得到廣泛運用。從現代木結構的中國館,到亞洲榫卯式木作花園,歐洲樂高式方塊花園,北美洲積木式童趣花園;從廢舊石料填充的石籠裝置,到枯枝老藤扎制的羊駝、小鹿……點點滴滴,彰顯著綠色低碳、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理念。
為了引導參觀者關注生態環境與動植物多樣性保護,此次世園會主場館還以長江中現存唯一的哺乳動物、享有“水中精靈,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為藍本,塑造了長達250米的體形靈動俊朗、外表透明光滑的江豚形象。在國際館中,公共展區主背景是一隻凝視的眼睛,提醒人們關注並保護生態環境。相關資料顯示,多年來,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佔國土陸域面積的18%,提前實現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2020年達到17%的目標,展現了中國的擔當。
此外,國際館中的13塊“瀕危動植物科普墻”,也以獨具創意的方式向世園會遊客發出了呼籲:保護它們就是守護自己。這裡展示出的瀕危動物,有大熊貓、西伯利亞虎、朱鹮、鯨鯊、亞洲黑熊、麋鹿、蓑羽鶴、黑猩猩、黑犀牛、美洲豹等;瀕危植物,有銀杉、水杉、豬血木、厚樸、筆筒樹、齒緣牛舌蘚、荷葉鐵線蕨、金毛狗、紅豆杉、滇桐、耳墜苔等。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是此次“世園會”所要呈現的內容,同樣也是揚州“世園會”本身建設、運營追求的目標。為了有效破解展會後設施閒置、資源浪費、場地荒蕪的問題,揚州“世園會”作出了創新探索:持續利用、運營前置。在規劃環節,就引進市場化運營主體,簽約總投資300億元的世界級“狂野主題公園”。演藝館、國際館採用功能柔性設計,展會期間用於開閉幕式、展陳,閉園後即可轉換為綜藝劇場、國際雨林科普體驗館等。位於世園會中心湖島上的熊貓館,首次迎來6隻熊貓的入住。開展公眾教育,開啟了展會與旅遊的深度融合,以展會帶動文旅産業集聚、全域旅遊拓展、城市形象提升、寧揚融合發展,開啟了可持續利用的嶄新篇章。(新華日報 作者 汪向榮 李東旭 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