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又有一批地標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4-19 10:18:16

  原標題:我省又有一批地標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代言江蘇,追溯地標農産品“前世今生”

江蘇省又有一批地標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

江蘇省又有一批地標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

江蘇省又有一批地標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

新華日報 記者 洪葉 丁茜茜 鬱芬

  新華日報記者從江蘇省有關部門獲悉,繼江蘇省南京鹽水鴨、興化香蔥、邳州大蒜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首批100個中方産品後,江蘇省又有雨花茶、陽澄湖大閘蟹、洞庭(山)碧螺春茶、盱眙龍蝦、洋河大曲、鎮湖刺繡等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將於協定生效後4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式。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準的地理標誌協定。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産品名錄,對江蘇省地標農産品意味著什麼?如何更進一步擦亮地標産品“金字招牌”,呵護其獨特品質?新華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負責人。

  獨特口味,源於“老天爺”的恩賜和“老祖宗”的傳承

  “今天中午又斬了四分之一隻鴨子,搭著皮肚面一起吃,爽得不得了。”即將去瑞典留學的王睿,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説南京鹽水鴨的味道很獨特,在別的地方很難吃到,“鹽水鴨成為中歐地理標誌互認産品,我今後在國外,也能買到正宗的南京鹽水鴨了。”

  王睿誇讚的南京鹽水鴨“獨特口味”,正是地理標誌産品的特有風味。南京鹽水鴨有“三絕”: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邳州大蒜“塊頭大,抱頭緊,入口脆”,運輸中還不易散瓣。興化香蔥辛辣芬芳、香味濃郁,保健功效好。

  在江蘇省綠色食品辦主任徐繼東看來,地理標誌産品的“獨一無二”,可以總結為“二老四特”: “二老”,即“老天爺”的恩賜和“老祖宗”的傳承,獨特的品種、適宜生長的環境和一代代傳承的老手藝;“四特”,即獨特的環境、獨特的品種、獨特的種養、獨特的品質。

  “在‘四特’之外,獨特的文化也很重要。” 徐繼東説,獨特的品質是地理標誌認定的關鍵,獨特的文化則是打開知名度、打造名品的“金鑰匙”。像南京鹽水鴨,不少來旅遊的外國遊客都會嘗一嘗。

  江蘇省入圍的首批地理標誌産品,都“大有來頭”。南京水網密布,極適合鴨子生長,製作工藝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即有“築地養鴨”記載。六朝時期,南京便有了鴨饌,被譽為“六朝風味,白門佳品”。歷史上,《南史》《齊春秋》《食珍錄》《儒林外史》《金陵物産風土志》等文獻都有南京鹽水鴨相關記載。“無鴨不成席”“無鴨不待客”,如今已經成為南京人的風俗禮節。

  地處黃淮之間的邳州,土壤為含微量元素比較多的黃砂壤,兩千多年前便開始種植大蒜,列為“四辣”之首,始於漢代,盛于元、明。《邳縣誌》記載,乾隆年間,乾隆第二次下江南途經邳州泇口時偶感風寒,當地一白姓老嫗將自家祖傳的大蒜偏方進貢給乾隆帝服用,乾隆服後病患全消,“龍顏”大悅,認白氏作乾娘。邳州白大蒜由此聲名遠播。

  興化香蔥聲名遠播,在於其種植地“垛田”。興化垛田為島狀耕地,當地農民長期用河泥堆積,每塊高2米多,四週環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江蘇唯一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孕育出了興化香蔥特有的辛香味。

  出口歐盟,提升了地標産品的公信力和認可度

  “截至3月底,2021年興化出口香蔥類脫水蔬菜已達1.05億元,同比增長27.5%。當地出口企業已陸續接洽歐盟訂單。”南京海關所屬泰州海關查檢一科趙明華説,根據《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興化香蔥進入歐盟市場後將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標誌,對於其提高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大有幫助。

  早在2007年,中歐“10+10”地理標誌互認互保試點項目就開始啟動,並於2012年11月達成協定,保護了雙方各10個地理標誌,我省鎮江香醋、鹽城龍蝦入選。這是中歐地理標誌産品互認的首次嘗試,不少企業邁出走向歐洲市場第一步,嘗到了甜頭。

  記者從鎮江市醋業協會獲悉,如今550ml的鎮江香醋在歐洲非常受歡迎,當地零售價在1.5歐元-2.5歐元之間。2020年,鎮江香醋出口8500噸,創匯1019萬美元。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生效以來,也有部分企業擔心歐洲人飲食習慣與我們不同,産品推廣難。“鎮江香醋消費者在國內是江浙一帶的人居多,到了國外,也主要是江浙一帶的移民在用。”鎮江市醋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直言,“中國的調味品在國外始終是小眾品牌,主要消費者還是當地華人,外國人也會嘗試一下。但單是華人市場,就已經很大了。”

  江蘇東方黎明控股集團的保鮮大蒜、腌制蒜米、脫水大蒜、罐頭大蒜、黑蒜等5種産品出口到歐洲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家,副總經理曹夢輝表示,中歐地理標誌産品增加了産品的公信力和認可度,“同樣是出口大蒜,我們的品種更具競爭力。”

  既要保護品牌,又要防止品質退化

  地理標誌産品在市場上具有極大的號召力。2019年,江蘇地理標誌産品年産值超過2000億元。徐繼東介紹,全省各級地理標誌管理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加強協同,地理標誌總量快速增長,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標誌産品91件、地理標誌商標349件,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地理標誌屬於知識産權的一種。“《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生效,必將進一步拉緊中歐經濟紐帶,深化中歐經貿合作。”省知識産權局産業促進處負責人表示,歐洲是知識産權制度的發源地,此次合作對在更大範圍內加強中歐知識産權保護合作具有示範作用。

  新華日報記者從省知識産權局獲悉,江蘇省又有鎮湖刺繡、雨花茶、陽澄湖大閘蟹、洞庭(山)碧螺春茶、盱眙龍蝦、洋河大曲等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名單,將於協定生效後4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式。此外還單獨列出了17個原産于中國的手工藝品,包括揚州漆器、宜興紫砂、東海水晶等。“這是因為目前歐盟地理標誌中沒有手工藝品相關的技術標準規範,但以瓷器、漆器為代表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國外歷來暢銷,後期歐盟也會選出17個具有歐洲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補充進名單中,進一步增強中歐貿易的新動能,鞏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經貿基礎。”

  地理標誌中的“産地”可以是一個村莊或城鎮,也可以是一個地區或國家。除産品的獨特性之外,地理標誌産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也很重要:一致性代表著認定範圍內産品的一致性,穩定性代表著在時間維度上産品的穩定性。如何保持每個地理標誌産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這需要品質的保持、品種的保護、品牌的打造以及文化的保護。”徐繼東説,正如一個人不會永遠18歲,隨著氣候、土壤和環境的改變,地理標誌産品也會發生變化。就像寶應烏塌菜,品質不比從前了;賈汪的大洞山石榴,也面臨著種子的退化。對此,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出臺政策,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地理標誌農産品開展保護提升。入圍國家保護工程的地理標誌農産品,將分別獲得500萬元專項基金,實施地理標誌農産品産業和品質提升。同時,江蘇省也開啟省級保護工程,每項支持250萬元。

  徐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亞偉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目前,徐州市“十四五”大蒜發展專項規劃正在編制中。為提純復壯邳州白蒜等地方品種,徐州將建立“原原種”核心種植基地大面積擴繁良種,逐步推行大蒜生産標準,為進軍國際高端市場奠定基礎。

編輯:羅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