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市啟幕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4-25 09:49:24

  原標題: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寧啟幕——致敬“高光”時刻,遨遊燦爛星河

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市啟幕

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市啟幕

  4月23日至4月26日,以“新起點、新征程、新願景”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在南京舉行。圖為4月24日,參觀者在參觀航天科普與成就展。 (新華社發)

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市啟幕

  4月23日至4月26日,以“新起點、新征程、新願景”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在南京舉行。圖為4月24日,參觀者在參觀航天科普與成就展。 (新華社發)

  在中華文明深處,始終凝結著走向星辰大海的夙願。4月24日,2021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暨中國航天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月球樣品實物首次離京展出、航天大咖共話星河征途……這場航天盛會,讓人感受到中國航天的澎湃動力,也勾勒著中國未來太空探索的動人圖景。

  飛天攬月,夢想種子遍地開花

  從月球到火星,從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測……中國航天在“星辰大海”不斷播撒夢想的種子。

  “現在我宣佈,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開幕式現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莫過於中國第一輛火星車被命名為“祝融號”。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解釋説:“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火驅散黑暗,火帶來溫暖。火的應用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火也將照亮鴻蒙,引領人類探索,昭示人類追逐永遠的光明。”

  與名字一同亮相的,還有火星車的虛擬形象——方方的腦袋,圓圓的大眼睛,“祝融號”科技感滿滿又帶著反差萌!現場,它還用AI語音做了一段趣味橫生的自我介紹——我身高1米85、體重240公斤,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任務還不輕,要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佈、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祝融號”即將開啟的火星之旅令人倍感期待,而會場上的另一位“神秘嘉賓”也博得各方眼球。它是一份來自月球的“禮物”——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實物,陳列在科普展區,這也是月壤首次在首都北京以外地區展出。

  新華日報記者在展區看到,來自月球的兩份“月壤”被分別裝置在兩個人造水晶容器中,在燈光映襯下熠熠生輝。容器內部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月壤儲存在空心夾層球體造型之中,吸引著觀眾近距離賞“月”。此外,裝月球樣品的幾個“小罐子”也在展覽中亮相,正是酷似“保溫杯”的它們,將 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樣品在無人條件下進行真空“打包”,還一路護航保證樣品不被污染。

  “表取1500g、鑽取200g,共計1731g的月壤,是嫦娥五號為我們從月球捧回的一份珍貴‘禮物’,它更凝聚了我們幾代航天人的科研心血。”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發出邀請,希望更多青少年來看看“月壤”,“期待他們把航天夢想種子播撒在心裏,傳承航天精神,這也是航天日的意義所在。”

  奔向星辰大海,中國航天還有無窮期待

  在中國航天大會的主論壇上,航天界重磅嘉賓共謀航天大計,在他們看來,今後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將愈發堅定,無垠宇宙還有無限期待。

  從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到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我國17年的“探月之路”,記錄著中國逐夢航天的步伐。“探月工程推動了我國航天技術實現整體跨越。”胡浩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例説,嫦娥五號作為它的第一個用戶,以出色表現全力為其“代言”,此後,“長五”訂單不斷,工作表滿滿,直到2024年才“有空”送嫦娥六號上天。胡浩透露,作為嫦娥五號的備份,嫦娥六號開展的工程任務以採樣為主,著陸點和探測方式上將有些變化,初步選擇的著陸點為月球背面到南極區域,相關論證工作還在持續。

  隨著探月計劃的深入,當前月球對我們來説已是“看得見、夠得著、用得上”。胡浩介紹,我國將積極制定新的月球探測目標,未來有可能借助月球上的探測器、敏感器,對地球進行長期穩定的大尺度監測,例如洞察長江水汽、地球運動、海洋冰川的變化等。不僅如此,未來月球有可能成為我們了解、進入深空的墊腳石和補給架,我們將“立足”月球“走進”更遠更深的宇宙空間。

  “天問一號預計5月中旬著陸,進行巡視勘測。但我們未來還有很多任務。”“人民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信心滿滿地表示,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月球科考站等都會按照計劃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太陽系邊際探測等未來任務都在規劃和論證當中。“目前我國小天體探測任務已經進入工程研製階段。未來,小天體探測任務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深空探測能力。”葉培建透露。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告訴記者,天問一號是我國空間探測的高起點起步,未來將有更多科學衛星被送達太空,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奧秘。作為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負責人,王赤介紹,空間科學一期工程,目前發射了4顆衛星——“悟空號”“墨子號”“慧眼”以及“實踐十號”。二期階段,我們將圍繞兩方面來做研究——宇宙和太陽系的形成,以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為此,將立項研製發射4-6顆新的科學衛星,爭取在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係、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等空間科學相關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成果。

  逐夢九天,江蘇力量守望蒼穹

  當天開幕式上, 江蘇省人民政府與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業、兵器裝備、中國電科等多家軍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公共安全保障、衛星應用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

  江蘇是製造業強省,也是航天大省,從“東方紅衛星”,到“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再到火星探測器的升空,每一個重大成就,都有江蘇力量守望蒼穹、天際接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了我國航天重要型號的預研、技術攻關、試驗研究任務,一大批成果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工程中得到應用,此外學校還在空間站建設、小行星探測論證、暗物質探測衛星等國家航天重大工程中承擔了相關研製任務。在航空航天裝備發展及應用上,南京理工大學在固體火箭發動機、微納衛星和飛行器先進製造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目前正承擔國家空間在軌服務和深空探測等相關任務。而十四所則先後研製出國內威力最大的單脈衝遠程精密跟蹤雷達、第一套寬頻成像測量雷達、第一套超大型相控陣目標特性測量雷達等尖端裝備,始終引領高精度空天探測技術發展,全程參與了我國歷次發射、回收任務。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多個駐蘇科研機構和眾多民營企業承擔著“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軍工科研任務。

  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省國防科工辦主任李強介紹説,“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測和取樣、火星採樣返回、木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等任務方面貢獻力量,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同時,江蘇還力爭在航空航天製造、研發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形成高端、高效、高輻射的國內一流航空航天産業體系,使航空航天産業成為江蘇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技術裝備方面,聚焦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氣象探測、新材料、微系統前沿技術領域,積極參與“揭榜挂帥”産業技術攻堅行動。此外,在産業集聚方面,江蘇圍繞航空航天全産業鏈需求,優化産業佈局,打造航空電子、無人機、航空航天材料和通用航空等核心産業集群。(新華日報 記者 楊頻萍 王夢然)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