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每年有近5000名掌握各類技能的大學生畢業,成為培養工匠的搖籃。肖勇 攝
堅守一線17年,安吉物流叉車司機邵世傳精通各類叉車的操作,叉車開酒瓶、叉車穿針是他的絕活,也是他堅持自我錘鍊的結果。張筠 攝
靠著鑽研精神,1992年生的方超,成為南鋼最年輕的市級技術比武狀元和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斌 攝
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水泥製品工柏立果技師(左)在做檢測混凝土擴展度試驗,以判斷混凝土的流動性。郎叢柳 攝
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美平(左一)現場向90後高鐵機械師們傳授維修保養技術。余萍 彭鑫鑫 攝
全國勞模、有“女焊神”之稱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孫景南(中),帶徒兩百多人,四十多人已成為企業技術骨幹。 肖勇 攝
熊貓電子無線電調試工、高級技師戈慶(左二)帶領徒弟在更換電腦主板CPU集成晶片,並對徒弟進行CPU更換培訓。郎叢柳 攝
江蘇是實體經濟大省,製造業的強大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産業工人隊伍。勞動節、青年節將至,生産一線活躍著大量的青年産業工人,他們使用笨重機械完成精細操作,他們用精密儀器檢測設備、確保安全,他們反復推敲配方比例……車間裏、工地上,處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生産環境、工具變了,不變的是那份追求卓越的匠心。
在技術快速更迭的今天,産業工人不再是生産流水線上的螺絲釘。無論産品設計多麼高端,都需要通過他們精巧的手藝才能轉化為現實。機器人替代了體力勞動,但難以取代腦力勞動,還要依靠熟練技術工人的操作、維護才能正常運轉。一批新時代先進製造業的工匠已經成長起來,不少“80後”“90後”成為傳統技藝傳承、新興技術攻關、工藝難題破解的“先鋒隊”,為製造業轉型注入新元素與新動能。
産業工人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江蘇現有産業工人2300多萬人,近年來,江蘇積極為産業工人鋪路搭梯,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實訓教學,完善現代學徒制,同時推動工人技能水準與薪酬等級掛鉤,讓工人既有前途,又有“錢途”。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工廠,不再對著書本想像;新入行的員工由操作經驗豐富的師傅手把手教學,不再對職業發展感到困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青年工匠們愛崗敬業,勇於創新,攻堅克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繪就了別樣的青春圖譜。(新華日報 記者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