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梁溪區江海街道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打造群眾工作“金鑰匙”
來源:中國網  |  2021-05-28 11:30:21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無錫市梁溪區江海街道黨工委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研討,從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用心用情服務群眾,打造群眾工作“金鑰匙”,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見成效、出成果。

  學黨史:從黨史中感悟群眾工作偉力

  中國共産黨已經走過了百年光輝歷程,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與時俱進,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就是黨的群眾路線。歷史充分證明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的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江海街道地處中心城區,佔地1.04平方公里,下轄6個純居民社區,孕育著4.5萬人口,面臨著外來人口多、流動人口多、老齡人口多的“三多”現狀。由於特殊地理環境,街道經濟以批發零售業為主,相較其他街道並沒有優勢,創新社會治理就成了街道的一項重點工作,而社會治理的核心就是要做好“群眾工作”。

  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也是街道黨工委最關心的事,而要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充分了解黨的歷史上的群眾工作是如何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是怎麼樣的。江海街道把“從黨史中感悟群眾工作傳統、認真開展新時代要求下的基層群眾工作”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第一課。圍繞“黨的群眾工作歷史是一部怎樣的歷史?”“黨的群眾工作精髓是什麼?”“如何準確把握群眾工作新形勢新特點做好街道群眾工作?”三個問題,回顧了黨的群眾工作的百年曆史,讓與課人員充分感悟黨的群眾工作的偉力。同時,結合街道實際,為街道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要求。

  學黨史,悟思想。感悟群眾工作偉力,街道黨工委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群眾工作發展模式。一是推進“全科社工+網格化”的社區工作模式,讓全科社工成為群眾工作的基礎,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通過網格化壓實責任,落實工作舉措。二是做實“大數據+群眾工作”的社區工作目標,通過大數據記錄網格中的所有情況,並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用群眾工作的方法目標,建立起與居民的良好關係,確保群眾工作到位。三是形成“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工作機制,讓遇到的特殊情況,可迅速得到相關部門的參與、協助,避免上下推諉、久拖不辦的現象,確保群眾合理需求、建議、投訴能得到托底解決,增強群眾工作的成效性。

  悟思想:根植為民服務的情懷

  江陰渡江戰役紀念館裏,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前,黨員們深情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重溫歷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接受紅色洗禮。一幕幕歷史的重現,黨員們都深切感受到了渡江戰役中的“軍民一家親”,激發了黨員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民的情懷。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鬥爭精神,孕育了偉大的渡江精神,而渡江精神就是要紮根人民,服務人民,團結群眾。江海街道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組織黨員前往江陰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學習,就是要通過學黨史,悟思想,用渡江精神,激勵廣大黨員紮根人民,服務人民,團結群眾,根植為民服務的情懷,帶領群眾為“魅力梁溪 精彩城區”建設砥礪奮進。

  前往參觀學習的黨員中不乏“90後”“95後”,在紀念館前,大家一起“話初心”“話使命”。“渡江戰役的硝煙已經遠去,可新時代的大江大河已在眼前。將革命進行到底、不斷追求勝利的‘渡江精神’,我們永不能忘。”“時間永流逝、信念未更改,我們要傳承和發揚好革命先輩的壯麗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敢擔當、敢作為、敢鬥爭!”“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堅強後盾,他們擁護我們,我們更要擁護他們,因為有了人民的力量,才能百川匯海,勢不可擋。”參加學習的黨員們如是説。

  辦實事:問需群眾,解決群眾煩心事

  “樹木高大,遮擋陽光”“涼亭不遮風擋雨,雨天濕漉漉,冬天寒刺骨”“樓道燈不亮,維修無人管” ……這些看似都是小事,可在老百姓眼裏都是關乎日常生活的大事。學史力行,就是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問需群眾,幫助群眾解決煩心事。

  自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街道組織對廣大黨員進行了集中輪訓,黨員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黨史,辦實事,群眾有需求,黨員就要有回應。一段時間以來,街道積極組織黨員深入基層、走訪群眾,在走家竄戶中了解民情民意,了解群眾需求。機關黨員結對社區聯繫群眾,主動俯下身子,扛起擔子,把群眾需求分析整理,主動對接職能部門,主動群眾服務,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煩心事、憂心事。

  “滕書記,有居民送來了一面錦旗。”小羅興奮地叫道。滕書記高興地跑過來一看,原來是風順裏小區的居民送來的,他們是來感謝社區黨總支為他們改造“幸福”涼亭的。街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積極推進各級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項目,各基層黨組織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落實“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要求,組織黨員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在一次走訪過程中,社區黨員發現風和裏小區文化廣場的一座休閒涼亭曾因熱心居民私搭圍擋抵禦寒風的不文明行為,導致環境不雅觀。隨後,社區黨組織進一步跟進,深入居民群眾中了解情況,原來涼亭沒有遮風擋雨措施,天冷或下雨,居民活動不方便。在充分了解群眾的想法和困難後,黨組織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發揮“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製作用,對涼亭進行了“微改造”,將涼亭打造成為樓道小組長、志願者、黨員的“議事亭”、法律援助人員解決鄰裡矛盾糾紛的“和諧亭”、社區小朋友放學後繪畫書寫的“閱讀亭”,居民們娛樂休閒的“納涼亭”,通過多方治理讓轄區群眾生活更幸福,解決了群眾煩心事。類似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江海街道還有很多很多。

  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街道積極引導黨員爭先創優,各支部爭先為民排憂解難。2021年,街道持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推進民生實事建設,啟動了“七彩小微”黨組織為民辦實事項目,分別是一個黨史微講堂、一場黨員微輪訓、一次民情微走訪、一場政策微宣講、一次志願微行動、一批江海小憩亭、一個黨建小遊園。街道將通過“四融he”工作法,即融合方法舉措、融閡矛盾壁壘、融核工作力量、融和幸福江海,進一步暢通服務渠道、了解群眾訴求、解決生活生産難題。

  從黨史中感悟群眾工作偉力、根植為民服務情懷、問需群眾,解決群眾煩心事,這就是一把做好群眾工作的“金鑰匙”,有了這把金鑰匙,我們的群眾工作必然出色,我們的黨史學習教育必然見成效。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