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算好城市“空間賬”點燃發展“強引擎”
幕燕濱江風光帶實景
紫東核心區城市設計效果圖
寶能燕子磯綜合體效果圖
破解“工業圍城”,變“生産岸線”為“生態岸線”;提高審批質效,實現“拿地即開工”;盤活存量用地,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空間……近年來,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在資源保護上做好“加法”、在審批改革上做好“減法”、在重大項目用地上做好“乘法”,為建設城鄉高品質發展新棲霞提供規劃資源要素保障。
刷新長江岸線底色 生態果實越結越香
在棲霞區8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上,無論是幕燕濱江風光帶、燕子磯公園、還是規劃建設的行知民國文化區、觀音門公園……一座座公園拔地而起,一條條景觀帶呼之欲出,不斷刷新棲霞段長江岸線生態底色。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棲霞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嚴格遵循的戰略導向。對棲霞而言,保護長江岸線,恢復綠色生態,既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棲霞區通過關停化工工廠、淘汰落後産能、修復山體、種植林木等一系列舉措,讓“萬里長江第一磯”重現“青山如美人,樓觀即奩粧”的美觀,打造有品質的城市濱江生態岸線。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做強規劃“文章”,以“生態、文化、品質、服務、創新”為工作指向,著力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歷史文化延續再現、城市品質精細提升、服務功能系統完善、城市交通暢達賦能上下功夫,同步推動幕燕濱江風貌區和燕子磯新城規劃建設,探索一條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資源實踐道路。推動長江護岸及山體護坡建設,恢復濕地水系約13萬平方米,極大地豐富了片區生態多樣性,如今幕燕濱江風貌區已成為南京主城四大結構性綠地之一和主城北部重要的綠色屏障。建公園、建古鎮、建景觀帶,打造地段亮點。建設以燕子磯公園為核心,濱江景觀帶、外郭景觀帶為兩大景觀帶,燕子磯古鎮片區、永濟寺片區為兩大片區,觀音門節點、幕府山東部山頭觀景臺為兩大節點的“一核兩帶兩片兩節點”的幕燕風貌區城市客廳。
“生態棲霞”煥發出新的生機。規劃建設的18.8平方公里燕子磯新城以現代服務業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總部經濟、休閒旅遊等産業,吸引了一批重大項目和名企落地。寶能濱江商務區項目落戶燕子磯,建設近40萬平方米的商業、辦公等設施;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的萬象天地商業綜合體項目落戶經五路南端;招商、保利、萬科、仁恒等一批央企名企入駐,為燕子磯新城的品質提升注入活力。
破解審批“煩雜難” 企業“拿地即開工”
2019年9月29日9時,南京華頤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在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申請取得某項目售樓處臨時建築規劃許可證,從申請到核發僅半小時。這張許可證,是南京全市範圍內發出的首張臨時建築告知承諾規劃許可證,企業實現“拿地即開工”,被南京市政府評為全市落實營商環境政策正面典型案例。
“棲霞速度”為南京項目審批提供了範本。近年來,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嚴格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創新審批體制,持續深化改革,全力破解項目審批“煩、雜、難”,提升服務“質、效、能”,著力打造時間最短、流程最優、環節最少的項目規劃審批服務。棲霞區在南京市率先啟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重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流程,推行事項辦理“一家受理”,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主動靠前服務,實行每週辦案週期通報點評制度,申報規劃審批案件從窗口受理、業務科室審批、發件,由原來的承諾時限7個工作日縮短至平均2個工作日,為項目建設“加速度”。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荒地變成“致富田”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棲霞分局通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挖掘土地價值,極大地緩解了城市建設用地供需矛盾。首層連結公交、長途客運、地鐵,二層及以上佈局商業、辦公、住宿……金馬路綜合交通樞紐是棲霞規劃資源分局創新設計的節地項目。該項目經過合理規劃佈局和土地複合利用,增加了約12萬平方米的綜合利用建設規模,為原本單一屬性的土地賦予更多的城市功能,形成了地上、地下各層之間的立體化步行交通系統。2021年,“南京金馬路綜合交通樞紐項目”被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評為“2021年度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
在鄉村土地上,該局通過土地復墾讓礦坑、荒地變成“致富田”,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為全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龍潭街道“水一方”土地生態綜合整治“1+N”項目,推動土地整治與多元要素的跨界融合,帶動農村、農業、農戶、農民的轉型升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戶脫貧致富。近10餘年來,棲霞區共實施土地復墾項目50個,總面積2315.5畝,有效緩解了土地供需矛盾,為棲霞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新華日報 作者 張弨 王凱 張敬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