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振興鄉村謀實招 同心共繪新畫卷 丹陽:把美麗鄉村“施工圖”變成美好生活“實景圖”
扶貧辦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司徒鎮杏虎村水蜜桃喜獲豐收
皇塘鎮江南生物生産車間
延陵鎮九里村
司徒鎮稻田畫
高新區大錢村
在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鄉村振興全面實施之際,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那麼,身處過渡期,如何防止返貧?站在新起點,如何繪就富美鄉村新畫卷?
在江蘇,丹陽既是一座以實體經濟見長的智造名城,也是鎮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板塊。2021年,“丹字號”鄉村振興工作以“美在生態、富在産業、根在文化”為建設主線,以産業興旺為突破,確定“路線圖”、繪好“時間表”、制定“任務書”、落實“施工員”,把丹陽美麗鄉村建設“施工圖”逐漸變成百姓美好生活的“實景圖”,奮力在新長征路上書寫精彩篇章。
房前屋後綠樹紅花,瀝青路面乾淨寬闊,內容豐富的文化墻扮靚鄉村、傳播文明,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樂園……行走在丹陽各鄉村,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撲面而來,處處彰顯著新時代美麗鄉村的“顏值”和“氣質”。
謀篇佈局 找準鄉村振興“著力點”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為把這盤大棋走好走活,2021年,丹陽在中央“一號文件”指引下搭建起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緊扣“産業強市、美麗丹陽、民生改善”三大主題,先後印發了《2021年丹陽市鄉村振興工作要點》《關於完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組織領導體系的通知》《關於建立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定期調度機制的通知》《關於印發丹陽市2021年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系列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2021年“丹字號”鄉村振興年度“任務書”“路線圖”和“計劃表”,明確“鄉村産業提質增效、美麗鄉村規劃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脫貧攻堅鞏固拓展、鄉村善治效能提升、鄉村組織人才振興、農村改革創新、鄉村振興優先保障”8個專項行動和30項重點任務。這些文件不僅成為丹陽三農“十四五”邁好第一步的“施工圖”,更成為統籌五年發展的“任務書”。
“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説。在畫好鄉村振興“規劃總藍圖”後,丹陽還畫出了指導落實的“施工圖”和保障實施的“責任圖”:針對8個專項行動,每一個專項行動明確總牽頭部門和若干責任部門,制定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和鎮區個性化任務清單。同時圍繞8個專項行動,形成了“1+7”工作專班,即:1個領導小組+7個專項工作組,確保每一個專項行動,都由分管市領導掛鉤聯繫、牽頭部門統籌協調、專項小組負責推進,並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引導資金,安排1億多元的資金用於保障重點任務落實,以“真金白銀”助力鄉村振興。
産業興旺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産業是發展的根基。農村要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唯有夯實了産業根基,讓鄉村擁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三農”發展活力。
早在十多年前,丹陽市皇塘鎮後亭村的村民們就徹底告別了傳統的農耕模式,在家門口的“江南生物”當起了“上班族”,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走進位於後亭村的江蘇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菇房內,一團熱氣撲面而來。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公司不僅成為國內最大的草菇工廠化基地和省內規模最大的鹿茸菇工廠化基地,也成為國家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我們公司員工近一半是當地農民,這些年公司通過産業引領、技術幫扶、資金支持等,帶動鄉鄰及省內外3000余戶菇農共同致富,全村六成農戶走上了草菇種植的致富之路。”江蘇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建新説。
丹陽圍繞優質糧油、應時鮮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産業,堅持工業化、項目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理念,全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産業化發展,培育了一批質態良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江南生物就是其中一員。據統計,丹陽現有重點農業龍頭企業72家,其中國家級3家(大亞集團、花王集團、江南生物)、省級12家。同時,丹陽還培育了家庭農場4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85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70%;建成了8個鎮江市重點農業園區,其中省級園區3個。在農業領域還建立了3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工作站、3個國家級研發中心、4個省部級研發中心,擁有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2家。聖象地板、江南草菇、花王花卉、嘉賢大米……一個個蘊藏著“丹字號”的農業品牌,開始叫響全國。
2021年,圍繞健全産業體系,丹陽將做好做強品牌引合作、培育特色引項目、整合資源引平臺的“三個引”,大力推動“延鏈補鏈”和“以商引商”,確保全年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超10億元。同時將抓住龍頭重引領,推動江南生物、華洪藥業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産業集群加快形成;聚焦園區強集聚,以3個省級園區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撬動更多工商資本參與園區建設,招引央企國企“組團”入園;突出特色促融合。充分發揮國家級産業強鎮和創業創新基地、省級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載體作用,整合香海琴楓、季子廟、七峰湖等特色生態及文化資源,打造“景美丹東”“鏡彩丹西”等重點線路。
鄉村旅遊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做活農文章,農村變景區”“走好旅遊路,農民變旅商”“保留文化魂,助力新振興”……鄉村旅遊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穿梭在位於丹陽西部的17.2萬畝的丹陽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糧油、有機茶、優質果蔬、智慧化養豬、高檔花卉苗木”五大産業板塊先後躍入眼簾,百業興旺的幸福圖景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其中,位於果蔬板塊的司徒鎮杏虎桃園內桃香四溢,一個個色澤誘人的水蜜桃壓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20多年來,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杏虎村”在“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的幫助下,打響了“杏虎村”水蜜桃品牌,該村2019年脫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如今杏虎村人年均收入已超20000元。在杏虎這張以“桃”為媒、繪就出的甜蜜畫卷裏,不斷傳來遊客採摘時的“歡聲笑語”……而另一邊,前來杏虎村“許杏虎朱穎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的遊客一撥接著一撥。杏虎村黨委書記黃兢説,今年該村將“烈士家鄉”這一紅色資源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景課堂”,走出了一條“紅色”革命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相互交織的鄉村旅遊振興之路。
從“賣桃子”到“賣風景”再到“賣文化”,如今的杏虎村依託江蘇省丹陽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許杏虎烈士紀念館、桃花山莊、黨員紅色教育基地等,將1500畝桃園融入旅遊觀光農業;依託2000余畝果園和連片茶園,大力發展一、二、三産業,使農家樂餐飲、鮮果採摘、度假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旅遊觀光農業進檔升位,引領一方農民奔小康。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大眾消費需求的變化,傳統的鄉村旅遊很難有所突破。如何破題?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丹陽積極探索“文創+”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文商旅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為鄉村旅遊注入了新活力,實現了新發展。杏虎村只是丹陽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之一。
生態宜居 擦亮鄉村振興“生態底色”
生態宜居鄉村是鄉村振興的直觀體現,丹陽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以“四清一治一改”為抓手,下力氣標本兼治、善籌謀綜合治理,用“田園良方”點綠生金,擦亮生態底色,賦能鄉村振興。近年來,丹陽厘清原來鄉村遊“散、小、亂”的狀態,在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前提下,以全域旅遊為總基調,圍繞“美麗鄉村”定位,“因地制宜”將綠水青山的潛在優勢變成了“金山銀山”。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位於開發區建山村的黃連山自然村地處丘陵地區,過去是個出了名的窮山村。2014年以來,該村齊心協力推進“美麗建設”,不僅徹底改善了村莊環境面貌,提高了居住品質,獲得“中國最美鄉村”的美譽,依山傍水、優美秀麗的山村景觀還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參觀者和遊客陸續光臨。
行走在訪仙鎮紅光村,一股“鄰裡一家親”的氛圍頓時撲面而來。在這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助力“善美之風”吹拂鄉村大地。鄉村環境,整治容易長效難。如何留住“最美村景”?紅光村的答案是用文明的力量。作為丹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單位,紅光村積極建設了紅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推出了村“文明銀行”建設,每戶開設賬戶,每月評比積分。
2021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中,農村垃圾房新(改)建任務330座,現已經完成180座;農村垃圾清運車輛新增(改造)任務20輛,現已經完成11輛;農村公廁新建(含改擴建)任務20座,按照城市3類公廁建設標準,現已經完成10座。在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專項行動中,丹陽新增的80個美麗宜居村莊名單已經確定……
從“點上發力”到“面上開花”,丹陽鄉村旅遊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丹陽鄉村也在旅遊産業的助推下,實現一次又一次“蝶變”,生態宜居鄉村也正在成為新時代“丹陽名片”。
防止返貧 抓好脫貧攻堅“銜接期”
提高脫貧品質、防止返貧致貧,是脫貧道路上必須跨過去的一道坎。
“感謝政府的關懷,‘防貧保’為我這樣因病致貧的家庭送來了滿滿的愛,增強了我們奔小康的信心!”2020年10月10日,延陵鎮韋甲村村民馬榮英和丈夫接過14585.16元的防貧保險救助金時,不住地道謝。這是對馬榮英在享受醫保大病醫療結算補助和慈善救濟後,對其自費部分進行的一次“防貧保”特別救助。
“防貧保”是如何運作的?簡單來説,就是以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兩類臨貧、易貧人群為對象,針對因病、因災、因學因素分類設置防貧保障線和救助標準,並提供理賠服務。2020年1月,為積極探索建立精準防貧工作機制,主動防控貧困增量,丹陽市扶貧辦會同太保産險丹陽支公司在鎮江市範圍內率先推出“防貧保”,並選擇地處茅山老區的延陵鎮先行試點,通過政保聯辦“防貧保”,建立“未貧先防”機制。為此,市政府和延陵鎮政府共同出資36萬元作為防貧保險基金,按每人每年60元保費的標準為該鎮農村10%的人口購買了6000份“防貧保”保單,實際覆蓋和惠及了轄區內全體農村人口。如今,“防貧保”已成為丹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新式武器”, 為臨貧、易貧人群築起“防貧堤”。
2021年,在開展脫貧攻堅鞏固拓展專項行動中,丹陽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兩戶兩驟”動態監測,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確保不發生集中性、規模性返貧;聚焦因病因殘支出型貧困,探索構建大救助政策體系,建立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處置、分類幫扶機制。聚焦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強化市鎮兩級統籌,引導鎮區和行政村聯合投資成立“鄉村振興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穩妥選擇投資項目,以“保底收益+分紅”的形式,拓展村級收入來源;匯聚多方力量。以萬善丹陽APP為依託,深化“高水準小康 丹陽在行動”活動,同時推廣延陵“防貧保”試點、陵口“手拉手”精準幫扶試點模式,探索構建黨委政府、社會、行業“三位一體”幫扶格局。
徜徉在丹陽這片鄉村熱土,如入江南水鄉畫卷之中,鄉村振興大潮涌動下的美麗鄉村圖景,正越發驚艷地在曲阿大地鋪展開來,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了一幅幅“農村面貌極大改善、農業經濟升級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美麗新畫卷。(新華日報 作者 曾麗萍 郭林瑞 姜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