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2021年以來,南通市海門區充分調動普通群眾、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等各方資源,搭建民主、高效、協同的基層治理參與平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一是推行法治“123”模式,即一套機制(社區議事監督機制)、兩份清單(政府協助清單、社區自治清單)、三個公開(黨務、居務、財務公開)。海門市依託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整合法律諮詢室、社工服務室、心理諮詢室、糾紛調解室、援法議事室等五室力量,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諮詢、矛盾調解等優質法律服務。
二是畫好群眾“自治圈”。海門市全面落實援法議事工作,厘清基層治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推動村(社區)依法、規範開展工作;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和互助渠道,依法保障群眾對社會治理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激發群眾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重視民法典在居民公約中的體現,邀請法律顧問參與換屆選舉後居民公約的起草修訂,將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民法基本原則納入基層自治規範,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三是推動各方“多元聯動”。海門市健全完善“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調動村、社區內駐地單位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面向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社會福利服務、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法律維權等,形成共建互融、協同推進的合力。全區58傢具有“普法宣傳”“法律服務”業務範圍的社會組織在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中積極發揮作用,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便民惠民類、志願服務類、自治共管類、創業類等公益微項目,形成多主體、開放式基層治理氛圍。(文 王鋒 奚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