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8-19 09:33:22

  原標題:母親的河 人民的河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水上黨課 王昊 攝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淮安運河綠道 張弢 攝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京杭大運河淮安五河口段 賀敬華 攝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淮安港 王昊 攝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清江浦樓夜景 陳光晰 攝

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親水”更“親民”

淮安西遊樂園 邵熙茗 攝

  行走在江蘇淮安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山陽湖示範段上,運河就在身旁,微風徐來,水波粼粼。閉上眼睛深呼吸,能夠聞到水草特有的香氣。睜開眼睛駐足觀察會發現,水中還有野鴨在鳧水。岸邊的柳條隨風擺動,就像風的線條。繁花似錦的夏天,這裡正是“親水”的好去處!

  “親水”的背後是“親民”的理念。千年運河,淮安的母親河之一,滋養了淮安大地,哺育了一方人民。大運河文化帶的擘畫,更是讓千年運河的豐厚底蘊、豐饒資源,為淮安這座城市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千年運河,更是人民的河。淮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建設理念,做好“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加快推進淮安中國水工科技館(籌)、板閘遺址公園、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等重大文旅項目,讓城市更受益、人民更有獲得感。

  紅色之河礪初心

  千年運河,孕育出淮安燦爛文化。紅色文化,尤為熠熠生輝。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新安旅行團出發地、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若飛橋……一個個紅色景點,如同明珠一般散佈在運河兩岸。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裏運河上。“大運河號”黨課畫舫行駛在運河之上,兩岸的紅色景點都成為畫舫裏黨課的內容素材。黨課畫舫如同一艘“紅船”,串聯起沿線豐富的紅色資源。

  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金牌講解員、淮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記功個人胡艷艷介紹,黨課畫舫是淮安文旅集團聚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全域旅遊及文旅融合發展,用兩年時間打磨的實境課堂。“在畫舫上舉行黨課,是淮安大運河歷史文化園實境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砥礪黨員的初心。”胡艷艷見證了人們的熱情,實境黨史的講解吸引到越來越多各地學員,目前已有100多批次、近萬名學員登船學習。

  裏運河沿線的景點眾多,如何將其串聯起來打造成淮安人民的“城市會客廳”?淮安市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葉光亞認為應堅持十二個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人民的河,最終服務的是人民,共享的也是人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工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段)列入淮安市級第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項目北起清江浦區大閘口,南至淮安區友誼橋,建設內容主要包含地面劃線、景觀提升、城市傢具、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

  項目強調人、環境、自然的共存與融合,成為最大特色。全線貫通的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將清江浦、漕運城、山陽湖、河下古鎮四大旅遊片區“連點成線”,有效串聯沿線景點、提升服務設施品質。“全線按照無障礙旅遊線路理念設計,我們希望將其打造成‘綠色生態、旅遊觀光、娛樂休閒、能量補給驛站’為主導的多功能生態文化走廊,真正實現還河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葉光亞説。

  綠色之河美如畫

  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之中,綠色環保的理念始終貫穿其中,行走其間,充分感受到了“運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詩情畫意。

  綠色,是生態。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之一。京杭運河淮安段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長約16公里,被列為全省4個示範段之一。淮安市把握建設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的功能定位,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堅持治理與提升相結合,改善大運河淮安段水生態環境。目前,全線拆除廠房、老舊民房、違章設施等約6.7萬平方米,清理非營運船舶、沙石堆場、非法廣告標牌200余處,關停碼頭9座,搬遷企業10家,沿線廠房、民房、煙囪、罐體、圍墻等建(構)築物立面改造完成21280平方米。共完成綠化97.15萬平方米,沿線綠色廊道已經初步形成。

  綠色,是美麗。為充分彰顯淮安自然生態之美、水韻人文之美、城鄉宜居之美、綠色發展之美,淮安市委、市政府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戰略,系統謀劃推進串聯大運河、裏運河和二河、環洪澤湖的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工作。大運河“百里畫廊”東起淮安船閘,經裏運河、京杭大運河至五河口,沿二河、洪澤湖大堤、洪澤湖南岸、老子山鎮至龜山村,沿水域長約125公里。未來,將構建起連續貫通的藍綠生態網絡體系,助推特色鮮明的生態經濟和綠色産業的發展,展現運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韻特色。“百里畫廊”也將成為美麗淮安的展示帶、轉型發展的特色帶。

  綠色,是節約。在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工程建設中,淮安區老船廠段就是節約理念最好的説明。“不是一拆了之、大拆大建,而是拆除無保留價值的普通民居,保留下船廠工業遺址建築。”在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沙旺展望説,作為當地居民的城市歷史記憶,將淮安老船廠與8路車客棧打造成具有傳統老舊風格的工業遺址區,打造網紅景點,做到變“廢”為寶。

  金色之河“金生金”

  千年運河,黃金水道;千年運河,金字招牌。伴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深入推進,大運河這個超級IP正在轉化為具體成果和現實競爭力。城市發展,老百姓的獲得感也與日俱增。

  讀懂淮安、讀懂運河,不妨行走裏運河文化長廊。長廊內“南船北馬”“五教合流”最能體現出當年的繁華盛景。清江浦樓、文廟、國師塔……伴隨著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如今,這裡是淮安人民的大公園、城市的會客廳。據不完全統計,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全年接待遊客超300萬人次,僅登船遊覽的遊客數量一年就超過20萬人次。

  火爆的不僅僅是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7月10日,作為國內外首座西遊主題的綜合性主題公園,西遊樂園這座“中國人自己的主題公園”開園當天迎來了1.5萬名遊客,也刷爆了朋友圈。

  大運河孕育出的西遊文化得以經典再現。同樣,旅遊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給養。清江浦樓雪糕造型別致、文創筆記本內藏著淮安手繪畫、抖音挑戰賽精彩紛呈……文化讓淮安旅遊時尚起來。

  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也與日俱增。“這大概是我今年跑過的氛圍最好的一場馬拉松。”來自南京的孟起,在朋友圈中記錄了他對“淮馬”的讚美。社交平臺上,不少參加“淮馬”的外地跑友也主動為淮安點讚。賽事組委會根據“暢跑運河體驗生態詩意,穿越古今慶祝建黨百年”的設計思路,在賽道沿途串聯起森林公園、河下古鎮、周恩來紀念館、漕運總督衙門、蕭湖公園等數十個淮安熱門景區,打響淮安全域生態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在首屆“淮馬”舉辦前,一系列大型文體活動在淮安接連成功舉辦,同樣叫響淮安特色品牌。一邊看賽事一邊賞風景,不僅成為在當地感受休閒體育的一部分,也成為文體商旅深融合的典型案例。

  古之漕運要道,今之黃金水道。近年來,淮安開通新港二類水路口岸,港口吞吐量在全省內河名列前茅,2017年已經提前實現“億噸大港”目標。內河集裝箱吞吐量較“十二五”末接近翻一番,佔全省內河集裝箱吞吐量比重超過50%。淮安船閘貨物通過量突破3億噸,淮安港被交通運輸部初步確定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放眼“十四五”和更加長遠的未來,在文旅産業的賦能拉動下,大運河必將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新華日報 作者 許學良 何淵)

編輯:陳莉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