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放管服”26條新政立足“啃硬骨頭”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09-09 13:21:43

  原標題:聚焦難點堵點,我省“放管服”26條新政立足“啃硬骨頭” 市場活力再激發 護航經濟保民生

  如何利用“放管服”改革這個抓手,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如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給予企業群眾更多利好,激發更強發展動能?江蘇省近日出臺《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服務“六穩”“六保”的實施方案》,提出26條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有操作性的措施。9月8日,省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解讀新鮮出爐的“‘放管服’26條”。

  審批更精簡、監管更有效、服務更便利

  新聞發佈會上,省政務辦主任徐光輝介紹,出臺該《實施方案》的總體考慮是,運用“放管服”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緊扣服務“六穩”“六保”,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綜合監管”,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難點堵點“啃硬骨頭”,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努力把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為推動我省經濟長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和保障。

  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帶來“審批更精簡、監管更有效、服務更便利”的明顯變化。僅從辦事的視角看,江蘇省推出的“蘇服辦”政務集成服務品牌,不僅做到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全覆蓋,而且實現92.5%的審批事項可在網上辦理,給企業群眾極大的獲得感。在國務院辦公廳對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中,江蘇省連續5年名列前茅。南京等5個城市和南京江北新區去年參加全國營商環境評價,蘇州、南京、常州、無錫獲評“優異”,南通和南京江北新區獲評“優秀”。

  來自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多個省級部門的數據,勾勒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喜人成效:江蘇省現有市場主體1334.5萬家,其中企業385.1萬家,市場主體總量、增量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前7個月,全省投資增長8.3%,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3.5%。截至8月底,省“信易貸”平臺累計註冊企業82.4萬家,當年新增授信總額2695億元,其中信用類貸款461億元,佔比17.1%。2021年前7個月,全省實際使用外資177.6億美元,同比增長30.1%,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全省外貿進出口實現2.8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同比增長19.3%、14.4%。

  26條政策措施,從9個方面協同發力

  《實施方案》圍繞進一步推動優化就業環境、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潛力、穩外貿穩外資、優化民生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有效聯繫和科學評價機制、加強組織實施等9個方面,明確了26條針對性政策和操作性措施。

  1萬多字的《實施方案》,詳實細緻,每條政策措施都有豐富內涵。例如,“著力提升職業技能”就包括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範圍,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在技工院校開設企業新型學徒班等具體要求。“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基。”省人社廳副廳長顧潮説,“2021年我們在出臺‘十四五’高品質就業規劃的同時,首次編制了技能人才五年發展規劃、技工教育五年發展規劃。”據介紹,人社部門聚焦就業重點群體、高技能人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保就業、穩就業、促就業。今年以來,全省共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287萬人次,支出培訓資金18.4億元;全省新增新型學徒培訓2.7萬人,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200余人,幫助143萬名職工穩崗提技,惠及企業10.9萬家。調查顯示,企業對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的滿意度達到98.6%。

  一些改革舉措,列明推進時間表。這些“小目標”要在2021年年底前達成:優化辦電服務,全面實現普通低壓居民用戶和低壓小微企業用戶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低壓非居民、高壓單電源用戶辦電各環節合計辦理時間分別壓減至5個、15個工作日以內;推進異地就醫報銷,80%以上的縣(市、區)至少有1家普通門診費用跨省聯網醫療機構,各統籌地區基本實現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實現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辦理、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社保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徐光輝認為,“‘放管服’26條”涉及面廣、系統性強,特點非常鮮明——促改革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強監管優服務。

  啃下“硬骨頭”,推動好政策落地落實

  落實“‘放管服’26條”,要堅持統籌兼顧、問題導向與放管並重。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世祥表示,省發改委將繼續注重發揮投資的“壓艙石”作用、降本的“減負擔”作用、政策的“組合拳”作用、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法治的“固根本”作用,確保省發改委負責的工作任務落地見效。省商務廳副廳長朱益民介紹,該廳聚焦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外資“促增量、穩存量、提品質”;聚焦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推動外貿“穩增長、提效益、增後勁”;聚焦開放平臺創新,推動載體“促改革、探新路、作示範”。

  “在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開辦和登出,也就是‘進口’和‘出口’。我們把‘優化進口’和‘暢通出口’作為工作重點,持續深化改革。”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徐永康説。目前,我省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已壓縮至1.51天,在全國處於領先水準。在此基礎上,我省還將加快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在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進一步優化“進口”。與此同時,擴大簡易登出適用範圍,開展經營異常企業強制退出試點,並針對市場主體退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出臺解決方案。

  對於兜牢兜好民生底線,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把認定出的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及時錄入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加上已有的低保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數據等信息,形成我省低收入人口數據庫;並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為基礎,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

  如何聚焦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難點堵點,啃下“硬骨頭”?省政務辦副主任李曉雷説,作為全省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省政務辦將從以下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賦能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力度,既推動賦予自貿試驗區的303項和聯創區的14項省級管理事項落地落實,也適時評估評價省級管理事項賦權運行情況及效果;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省級相關部門合力打造5個精品“一件事”、推出8個省定標準“一件事”、鼓勵地方探索“一件事”;進一步深化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建立省級層面的政務數據共享議事協調機制,建設省政務中臺;推進跨部門監管改革,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綜合監管”系統功能,優化跨部門現場監管方式、探索跨部門遠程監管模式、夯實跨部門綜合監管基礎、整合跨部門監管力量資源,推動監管更加精準有效。(新華日報 記者 徐冠英)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