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蘇州張家港市不斷創新法治文化宣傳模式,深度挖掘本土法治文化資源,將地方法治文化培育與群眾法治素質提升相結合,通過匯聚“三個力”,築牢基層法治建設根基。
一是拓展實體陣地,提升法治文化建設的滲透力。張家港市將法治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公園、廣場、菜場等公共場所,以法治石雕、法治涼亭、法治書卷等為景觀載體,主題鮮明的建設法治文化陣地;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打造法治文化圈;突出長江保護法,建設河長制文化主題公園;突出未成年人保護法,建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法治文化陣地還將生態休閒、居民議事和法治宣傳等功能相互滲透,融合本地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誠信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打造田間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沿河景觀步道、法治議事小院、法治小木屋等微型法治文化陣地,使村民在休閒娛樂的同時,也能體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養。
二是豐富作品創作,增強法治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張家港市積極挖掘民間傳統手工藝匠人,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弘揚傳統文化;將風箏、葉雕、剪紙等載體與法治文化作品創作融合,創作出風箏作品《法治長鳴,法安天下》、剪紙作品《法治三字經》、中國畫作品《心明眼亮》等一批優秀文化作品,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感染力。
三是延伸傳播平臺,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的輻射力。張家港市搭建“互聯網+法治文化”平臺,加強法治文化的信息化傳播,依託律師、普法志願者、教師、網格員、社會工作者等志願團隊,開展法治微故事線上微課堂,製作以案説法微視頻,錄製公益普法宣傳歌曲,組織校園小記者採訪,並通過“法潤民生”微信群,開展律師在線諮詢、推送法治熱點,以圖、文、聲、像等通俗生動的形式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聚焦“4.8”司法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國家憲法日等特殊節日節點,開展“法護打工路”“法伴人生”“法築堡壘”“法佑青春”等特色普法活動,豐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載體,讓法治文化更加富有活力。 (文 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