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2021年以來,蘇州張家港市整合資源力量,聚焦“隊伍、品牌、服務”三個維度,不斷創新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化身“參謀者”“智囊團”“多面手”,廣泛參與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為廣大市民和企業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務。
一是“強基工程”,法治隊伍更專業。張家港市打造一支專業的法治隊伍,增強基層幹部依法治理能力水準,以村官與法官雙向交流、黨建聯盟為抓手,開展更深層次共建;注重實戰、務實、實效,開展“法治強基”專題培訓,讓“法律明白人”隊伍不斷壯大,推動矛盾糾紛化解;設立“訴調對接工作站”,形成“村(社區)幹部摸排梳理糾紛、人民調解員及時調解、法官依法司法確認”三者協同配合的訴前調解模式,高效便捷化解糾紛,節約訴訟成本;推進“法官進網格”社區治理新模式,通過實地交流,結合社區幹部在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小區自治不規範、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梳理歷年案卷,逐步提升社區治理水準。
二是“初心品牌”,矛盾調解更便捷。張家港市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延伸司法服務職能,針對市區初心廣場周邊老舊小區較多、出租戶較為集中的現狀,創建初心調解黨建服務品牌,將原“曹新榮調解工作室”提檔升級為“初心調解室”。“初心調解室”常駐3名專職調解員,並以兼職調解員作為力量補充,秉承熱心、真心、細心、耐心、公心的“五心”工作法,創新運用“網格+調解”“人民調解+司法確定”工作模式,打造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基層調解組織,為群眾在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上提供更加便捷的場所和通道。該調解室年處理各類矛盾糾紛超1700件,調解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8.5%以上,有效化解鄰裡糾紛、勞資糾紛、家事糾紛等一系列矛盾糾紛。
三是“陽光普惠”,法律服務更優質。張家港市開闢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加大對農民工、貧困群眾等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解決群眾最關切的法律問題,依法維護廣大勞動者的正當權益,讓他們感受正義與溫暖,增添生活信心;堅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全面梳理農村“小微權力清單”,推進“微自治”村(居)民議事,滿足群眾“小急難”訴求,讓依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組建律師團隊以“排查+梳理”模式,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提供多層次、高效率的法律服務。(文 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