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9月23日,鎮江丹陽市召開全市科技人才發展大會,發佈“十四五”科技、人才新政,捧出“真金白銀”,推動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難題。
大會由丹陽市委、丹陽市政府主辦,丹陽市委組織部、丹陽市科技局承辦,新華日報社鎮江分社、丹陽市人才辦等單位協辦。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丹陽市委副書記趙志強,丹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立群,丹陽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束克之等出席會議。
黃春年表示,丹陽推出“滿滿的幹貨”,意在釋放市委賡續創新基因、尊崇科技人才的鮮明態度,呼喚五湖賢達返鄉圓夢,誠邀天下英才來丹興業,共同為“奔跑”的丹陽點燃科技引擎。
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講話
“十三五”以來,丹陽圍繞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形成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其中國家級科技獎項5項,省級科技獎項13項,創新型企業主板上市總數達8家,國家級知識産權示範企業、江蘇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各5家。丹陽全市有“瞪羚”企業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73家、高新技術企業343家,形成了“各具特色、梯次合理”的創新型企業集群。“丹鳳朝陽”人才計劃引來國家級人才23人,省級“雙創”人才25人。
丹陽市人才新政共包含“加快集聚高層次人才、精準培育本土人才、優化平臺載體支撐、完善引才獎補制度、打造優質人才生態”五大類別的20條政策,包括對引進的頂尖人才(團隊)給予1000萬元的資助資金,對入選的創新創業團隊以及醫衛領軍人才團隊給予最高300萬元資金資助,對教育名家、教學名師以及省、地市級高層次衛生領軍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80萬元的生活補貼和三年內最高3萬元每年的租房補貼等。
丹陽市科技新政探索採用“揭榜挂帥”的形式,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單個項目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助,組織實施産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現代農業、社會發展三大重點研發計劃,單個項目研發資助最高50萬元,資助新建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建設經費最高300萬元等。(文/圖 白笛 曹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