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韓小強 通訊員 通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蘇州高新區通安鎮融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能,開展了一系列以“民”為主體的鮮活實踐,打造居民“優”生活。
發佈“實事”認領項目 民生實事有了“新”幫手
如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真正落到實處、落到群眾心裏。通安鎮各社區積極思考、主動作為,有效對接區域內各類資源與服務,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認領儀式”,引導多元化力量參與到“辦實事”的隊伍中來,從“我”為群眾辦實事主動轉變到“我們”為群眾辦實事。
通安鎮前期按照“居民群眾所盼、自身力所能及、惠及周邊群體”原則,摸排居民需求,傾聽群眾心聲,梳理出了需求清單;再根據共建單位的資源清單,進行精準匹配後,最終發佈5個認領項目;通過打通資源壁壘,融合共建的方式,把從各社區、各部門之間“各幹各的事”轉變為多部門“合幹一件事”,真正疏通為群眾辦實事路上的“權力梗阻”,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實踐活動的效果。
創設居民協商議事平臺 民意收集有了“新”渠道
在社區治理中,通安鎮各社區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和“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原則,突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區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理念,由此,一批基層協商議事平臺應運而生。作為一個暢通社區與居民溝通的平臺,讓居民更廣泛、更便捷地參與並監督社區事務,凝聚起共同推進社區發展的共識與合力。
通安鎮自從搭建了議事平臺後,大大提升了民意收集的速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通安鎮針對當前各個動遷小區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召開了意見徵集會,使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更貼民心,提升改造工程的居民滿意度;地下車庫出入口沒有設置樓棟單元指示牌,對於方向感不強的業主和臨時訪客來説,停了車要找到對應的樓棟非常困難,社區立即在民生服務內容中協商設置樓棟單元指示牌的計劃。
善用社區公共空間 居民活動有了“新”去處
華山花園二期架空層約3600平方米,如何善用這些公共空間是給社區出的一道“考題”。為進一步優化小區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歸屬感與幸福感,社區充分利用架空層資源,以協商民主議事空間的構建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具有通安特色的基層民主自治新格局。
據了解,社區已分別在19幢、23幢、25幢架空層建設主題館,分別為“協商館”“親子館”“為老館”。三個主題館從協商、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歷時一年多,于3月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