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論壇交流“綠色轉型”最新科技成果
來源:新華日報  |  2021-10-21 10:05:19

  原標題:江蘇科技論壇交流“綠色轉型”最新科技成果 率先“碳達峰”,還得靠科技

  10月20日,以“綠色轉型 率先達峰”為主題的2021年江蘇科技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專家學者交流最新學術成果,展示先進低碳技術,研討碳減排的可行路徑、綠色金融政策和碳市場建設等,助推我省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率先實現“碳達峰”。

  低碳發展,創新實踐“綠意濃”

  低碳化工技術、低碳電力科技、綠色低碳農業、智慧低碳建築……論壇現場集中展示了江蘇省企業在綠色轉型道路上的創新實踐成果。

  “針對農作物秸稈、園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的綠色處理和利用,我們研發了這套低碳輕簡型智流膜堆肥裝置,通過預處理、兼氧發酵、智慧調控等流程,實現完整、經濟、無二次污染的堆肥處理。”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曲浩麗告訴新華日報記者,該裝置看似綠色大棚的部分,採用的是複合多層微孔過濾膜,這種高科技膜既能保證原料所需的溫度和濕度,還能阻止細菌和氨氣、甲烷等通過;同時,團隊研發的強化複合微生物菌團,在微孔過濾系統、智慧環境感知和調控作用下,能形成優良好氧堆肥共生環境。由於低碳環保、節本增效,該技術目前已在全國多地推廣應用。

  邊長15釐米的混凝土立方體,外表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出現在江蘇科技論壇上。“水泥也有高科技,它在製作過程中不用加熱石灰石,減碳環保品質高。”南京西利泰克實驗科技(中心)有限公司運營經理伊諾介紹,建築業的低碳發展對於實現“雙碳”目標極為重要,此次帶上論壇的水泥塊由多種環保材料綜合製成,是一種硅基高分子複合材料。“除了在生産環境減碳,該材料還可使固體廢物‘重生’,無論是風機積沙、粉煤灰,還是工業廢渣,該材料都能牢固地聚合産生力學強度,聚合成品具有硬化、防塵、防潮的特點,已經開始逐步替代傳統水泥。”

  率先達峰,希望江蘇為全國探路

  聚焦“雙碳”願景,與會院士專家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産業構建等方面給出真知灼見,並對江蘇為全國探路,爭當綠色能源大省,率先實現“碳達峰”寄予厚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碳排放,而碳排放2/3來自城市。為了讓人民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建設智慧城市、碳中和城市勢在必行,而這離不開地下空間的利用。“交通和建築佔能耗排放的比例很大,亟需綠色轉型。”他説,未來地面交通要更多轉入地下,要利用地熱為建築供熱製冷,可再生能源也需要地下空間來存儲,希望江蘇率先進行探索,“地下空間太廣闊了,規劃要能跟上去,做好頂層設計,而建設投入的資金成本,將帶來更多的生態效益回報。”

  “江蘇‘綠色轉型 率先達峰’的核心是‘碳減排’,最大的挑戰是觀念的轉變。”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郭烈錦説,江蘇經濟發達,人口密集,規模生産産業鏈中傳統高能耗用能産業居多,轉變用能觀念極為重要,而且有條件有能力做到,希望能大力培植扶持我國具有原創性、産業核心主導價值的技術和産業的創新發展。

  “工業的碳達峰對於江蘇實現碳達峰目標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建議,全面推進能源結構、産業結構調整,推動低碳、零碳、負碳的技術創新;增加風電、光伏的裝機容量,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傳統行業綠色低碳升級,建立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全新的零碳産業體系;培育長三角一體化能源市場,在市場運行中建立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綠色轉型,産學研資融合發力

  為積極探索實現“雙碳”目標的可行路徑,江蘇“碳達峰 碳中和”科創聯盟當天成立。聯盟由相關學會、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組建而成,“産學研各界將緊密合作,圍繞江蘇重大戰略需求和‘雙碳’相關産業未來發展制高點,搭建多學科行業交叉融合的高水準學術交流平臺,集聚資源開展‘雙碳’技術聯合攻關,推動‘雙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行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聯盟相關負責人説。

  “雙碳”目標的達成,離不開綠色金融政策和碳市場建設。綠色金融是識別綠色經濟活動、引導資金準確投向綠色項目的基礎。在綠色金融與政策(創新)專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坦言,“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轉型和改造資金,“市場有一種聲音認為,僅靠綠色金融提供的轉型改造資金遠遠不夠,諸如鋼鐵等一些行業,面臨巨大的轉型投資需求,但不符合綠色金融標準。”他建議,可以發展轉型金融來支持此類行業,因為轉型金融允許投資到高碳、高環境影響的行業,但是需要制定一個清晰的減碳、轉型路徑,並持續、嚴格地開展環境信息披露。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范從來表示,綠色金融範圍雖廣,但要防範“洗綠”和“漂綠”行為。他解釋説,“洗綠”就是選擇性地公開一些正面的環境低碳信息而隱瞞負面信息的行為,而“漂綠”則是以“綠色”之名融資,行“非綠色”之實。他建議,要實施“目錄式”管理,只有符合《綠色産業指導目錄》或《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的才能算是綠色産業,方能得到綠色金融的扶持。(新華日報 記者 蔡姝雯 張宣)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