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無錫市梁溪區崇安寺街道後西溪社區針對轄區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以及社區治理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以轄區黨建聯盟單位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居民黨員為資源,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著力打造“黨建共享家”平臺,不斷探索結對共治新模式。
強化聯盟擔當,合力下好“一盤棋”。後西溪社區依託“黨建共享家”平臺,結合黨員以及居民志願者“積分制”管理,推行“小積分大能量”微項目,將聯盟單位服務社區的資源有效聯動起來,根據居民志願者以及黨員積分情況,提供免費或者折扣等優惠手段,共同分擔關愛社區、關愛黨員的責任,增強聯盟單位參與社區治理的責任意識,實現社區“共服務、共治理、共發展”。
參與網格治理,著力織好“一張網”。後西溪社區探索“網格黨建議事會”,劃分“責任田”,將聯盟單位分別聯建到6個居民網格中去;利用“理上網來,商在西溪”邀約協商平臺,構建“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網格聯盟單位”的協商模式,明確分工,注重協作,形成“協商落實—問題反饋”的循環治理模式;吸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形成“黨組織引導參與、居民民主協商、有事大家談、眾人議眾事”的良好局面。
緊扣發展願景,全力繪好“一張圖”。後西溪社區以黨建助殘為重點,利用社會組織“景陶”文化創意工作坊資源,積極探索“加、減、乘、除”助殘理念,打造社區服務特色品牌,聯合黨建聯盟單位進行銷售渠道的拓寬,積極打造新的黨建助殘模式。黨建聯盟單位定期走訪社區特殊群體,聽民聲、收民意、傳愛心,用行動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黨的溫暖。
目前,後西溪社區以黨建提升服務水準為契機,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基層工作有機融合,黨建聯盟單位從初始的8家已經增長到了現在的23家,“紅色朋友圈”還在不斷地擴大,初步形成了組織聯建、資源共享、協商共治的“小聯盟,大黨建”格局。(文 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