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吳鴻山街道:機制探索開新路 “兩在兩同”見實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10-27 14:49:52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開展以來,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後中村黨總支書記何軍、副書記周晨帶領黨總支一班人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有事好商量”等,探索出“1+6+N”工作法,即1個議事平臺、6步議事法(集、訪、議、決、監、評)、N項民生議題。

  後中村黨總支充分發揮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性,積極搭建“言鴻堂”議事平臺,推行“一核領導、多會議商、共治共享”的村級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村事民議、村事民商和民事民辦,探索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路子。

  後中村黨總支建好議事隊伍,將優秀的黨員、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教師和致富帶頭人等非村“兩委”成員的人員吸收到協商議事隊伍中來,為協商議事和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無錫新吳鴻山街道:機制探索開新路 “兩在兩同”見實效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協商議事會

  “集”是廣開言路,拓寬民情反映渠道。後中村採取“常規+應急”的方式,開展議題徵集工作,針對個性區域問題和共性公共問題採取常規徵集方式,包括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下村走訪問卷調查、5處線下議題徵集點和微需求信箱投遞等。針對突發重大問題,徵集平臺特別開設了應急徵集通道,經過3名村民議事長聯合提名的議題可以被優先討論,切實反映村民群眾的“急難愁盼”。

  “訪”是深入群眾,密切聯繫民生訴求。後中村積極推動議事“四訪四通”工作,與街道攜手積極推動議事互聯平臺建設,各級組織部門上下聯動和左右協同,推動協商議事與視察調研、提案辦理和反映民情等工作緊密結合,做到足不出戶知民意。

  “議”是集思廣益,深度開展協商討論。“言鴻堂”秉持“哪有議題,哪就是議場”的組織理念,豐富協商形式,針對不同民生問題,靈活開設多處議事平臺,通過廣泛開展會議室協商、企業協商、廣場協商和網絡協商,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場內場外互動。

無錫新吳鴻山街道:機制探索開新路 “兩在兩同”見實效_fororder_圖片2_副本

志願者上門徵求民意

  “決”是群策群力,科學提高決策效率。“河水發黑髮臭”“河岸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接到群眾反饋後,村委第一時間召開河道治理議事會,針對河道淤堵和河岸失修問題商議決策,制定了700米河道清淤計劃,目前已完成清淤土方約5000立方米,機械整坡3000平方米,綠化栽種300棵,河道清淤、水體治理和河岸整治齊上陣,下田橋河、北省灘河徹底變了樣。為實現長效管理,後中村二次召集村民代表商議今後的管理措施,“河道護衛隊”應運而生。各河道長牽頭與志願者們一起每週巡河,河道保潔和河岸保潔隨叫隨到,村民還可以通過網格互聯實時反映河道情況,黨群攜手共同譜寫美麗鄉村新篇章。

  “監”是群眾監督,廣納箴言確保落實。後中村採用“雙線條”監督法,確保黨群同心共同推進民生議事落到實處。每一位市民朋友都有權在村委辦事大廳和網上政務平臺設立督查反饋渠道,由村委與建設利益相關方共同回應反饋問題。後中村堅持做到“三公開”,對涉及到的財務支出、投招標情況和建設工期進度等及時在村務欄內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評”是民主評議,總結不足促成長效。每項議題實施結束後,“言鴻堂”監督委員都會及時組織開展“我評我議大課堂”,召集提議人員、議事代表和利益相關方組建座談會,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摸清實施效果、不斷總結經驗。

  在後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中,還有一面“言鴻堂”議事評比墻,對於已經落地的議事項目,廣邀群眾進行打分,以數量化方式評選出“年度最佳事項”,對於推動該事項落地的村民代表、監督議題人員進行表彰,推動“言鴻堂”議事平臺行穩致遠。

  “1+6+N”工作法實施以來,後中村共開展議事活動20場,解決民生問題7項,形成議題蒐集、實地調研、集中議事、決策部署、民主監督和反饋回訪的六部工作閉環流程,使群眾的“問題清單”轉變為政府的“行動清單”。(文/圖 泓珊萱)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